前言

又是一个新高考元年,这次涉及到8个省市。不过,大家不用慌。“3+1+2”志愿填报和录取规则的新变化以及数据如何用,都会给大家讲清楚,学会并不难。本文会通过数据分析,帮大家弄清一个关键问题:规则变了,志愿填报是否需要转换往年位次?2021新高考志愿填报:“3+1+2”是否需要转换位次?数据分析来了。

前天,河北一位订阅数据的志愿填报同仁咨询:新高考采用赋分制,原来的录取位次不能直接用了,该如何转换位次?

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着眼点有二:

一是“3+1+2”新高考规则与老高考有哪些本质变化?

二是如何透过老高考文理科人数比例与“3+1+2”单科选考比例,来找到数据联结点?

以上两个问题,一个要用政策解答,一个要用具体的数据来说话。弄清以上两个问题,相信新高考8省市的所有家长不会再犯迷糊了。

一、政策解读:“3+1+2”新高考规则与老高考有哪些本质变化?

想要填好志愿,不要去死盯投档线、专业线这些具体的点,一定要先看大势,得大势者得好志愿。

1、讲白话,从赋分来看,“3+1+2”新高考只有后面的“2”采用等级赋分制,可视为对考生原始分的冲击和影响变小,开始无限接近于老高考。这一点大家也可以理解为变化不大。

2、选考物理和历史的考生,单独计划、单独划线、单独招生。应了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以理解为某种程度地走回头路,与文理相比,就是拆分更细、条块更多。

如果用笔者习惯的等量置换角度来看:在不考虑总分组成(是否赋分)的情况下,相当于原来的文、理,向历史(6个组合)、物理(6个组合)同比右移。

如果中间没有选科要求,这种变化可以忽略;当3拖1拆分出选科专用报考版本时,这种无变化就可以无视。

3、招生计划会如何分配?

以往理科计划投放给选考物理的考生,纯文计划投放给选考历史的考生,那文理兼收的专业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河北大学法学专业2020年在河北理科招生45人,文科招生48人,2021年大概率会分给物理组45人,历史组48人。

考试院要求:对文理兼收的专业,各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分配。

那么,高校的大大们会不会去统计、计算机各省市考生的选考比例呢?我看大概率不会。

实际情况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科强校表现出“去文科化”倾向,这一点笔者在制作3拖1(选科要求表)中体会得特别深:不少2020年文理兼招的专业,改为只招物理选科的。而文理兼招改为只招历史的,却不多见。

这就意味着,即便是有政策规定,但文理兼招的计划,却还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被“压缩”的情况,大学能按2020年计划分配到各省已经不错了,主选科为历史的考生竞争将加剧。

以上仅仅是个人相对靠谱儿的推测,但为防止意外,大家请留意一下笔者制作的3拖1大数据,2020录取数是对着招生计划一个一个填入的,为的就是与2021年新高考实际计划做一下对比。

这一点,对河北、辽宁和重庆的“专业+院校”来说,意义不大,但对于广东、湖南、湖北考生的专业组定位来讲,则影响深远。

小结

政策表明,单设计划、单独划线非常接近老高考,计划分配方式也将与老高考类似。那么,河北考生具体选科比例,与老高考文理科人数比例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划线人数又会有多大的差别呢?这才是新老高考是否需要、如何转挑位次的关键变量。

那么,如果通过老高考文理科人数,与新高考选科比例对比,来打通新老高考的数据连接点呢?

二、数据分析:两张数据对比图中,隐藏着新高考是否需要转换位次的所有答案

2021新高考志愿填报:“3+1+2”是否需要转换位次?数据分析在这里。

先上3张图,大家先看着:

答案就在以上数据中,如果您没看懂,欢迎大家私信联系解锁方式,阅读全文,体验更多“3+1+2”的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