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松隆子、福山雅治、廣瀨鈴、神木隆之介等人主演的愛情電影《最後一封信》,也稱爲日本版的《你好,之華》。

其實,不論日本版的也好,還是中國版的也罷,這兩部電影都是巖井俊二翻拍自他自己的同一部經典作品《情書》。

25年前,中山美穗、豐川悅司、酒井美紀、柏原崇等主演的《情書》,豆瓣上有超過67萬人評價,得分8.9,排名73,的確經典,也確實值得去翻拍。

雖然周迅、秦昊、杜江、胡歌等人演繹的《你好,之華》和《最後一封信》是兩個版本的電影,不過這確實是同一個故事,無怪乎網友說這是巖井俊二在「喫老本」。

對比這兩部電影,你會發現超過90%的內容都是一樣,甚至連鏡頭擺放的位置與臺詞都沒有分別。

作爲巖井俊二最擅長的純愛電影,《最後一封信》用上了日本演員,穿上了日本校服,以日本校園爲背景,看起來似乎比《你好,之華》「順眼」,但我還是覺得《你好,之華》比較好看。

圖片源自電影《最後一封信》,下同。

當然,電影描述女兒對逝者的感情、對死亡的哀傷,廣瀨鈴的確比張子楓演繹得更爲深刻,但電影的整體故事卻不如《你好,之華》那般完整。

電影花了太多時間停留在「現代」的劇情,而「過去」的感情只用片言隻語交代,如果沒有看過《你好,之華》,即便看完了整部電影你男主角爲何愛得死去活來,難道是因爲女主角那漂亮的容顏?

電影也秉承了巖井俊二近年作品的「婆婆媽媽」,好幾段「現代」戲的對話極爲囉嗦,不如《你好,之華》般簡潔。

你如果有看過《你好,之華》,自然把兩部電影拿來比較,畢竟同一個故事拍成兩個版本,而且絕大部分的情節完全一樣。

雖然兩部電影各有千秋,但我認爲《你好,之華》勝過這部電影。把一個日本的故事背景換成了大連,確實有點格格不入,對死亡與成長後的無奈,《你好,之華》也沒有那麼深刻。

但這個故事的核心是愛情,而這部電影的愛情戲卻不夠令人感動,這也成了兩部作品的成敗分水嶺。

這部電影花了過多時間於「現代」的劇情上,也就相當於「過去」的劇情只得輕輕帶過,是輕得好像根本沒有時間投入的那一種。

鏡史郎無論跟裕裏或未咲的關係描述得一點都不深入、和裕裏之間的友誼過於表面化,比《你好,之華》的細膩差得遠了。

對於愛情電影,整個故事的根基是感情關係。只有錯綜複雜、似有還無的三角戀,纔會間接促成了成長後的感動與無奈。

可「過去」情節的鋪墊不夠深入,讓整個故事難以順理成章,感動值太低。其實,《你好,之華》在這方面還有改善空間,但想不到這部電影還更差一些。

這部電影的「現代」幾場文戲,拍得沒完沒了。同一個場景、同一個畫面,比如男女主角在老師家中重遇、男主角在酒吧的情節,都拍得「囉裏囉嗦」的,似乎一切都要通過對白來交代,劇情原本就平淡了,節奏還這般緩慢,實在令人失望。

演員方面,松隆子在電影中演繹的女主角過於「傻白甜」,跟她在年少時期感覺反差太大,比不上週迅演得這般深刻。

至於兩位少女廣瀨鈴和森七菜所扮演的那對可愛的姐妹花,並不比差那幫成年演員差,但還是不如張子楓和鄧恩熙。

而福山雅治在《劇演的終章》的「癡情」形象太深入人心,這部電影他又演一個窮追不捨的男人,令人一時之間未免有點不適應。與之對應的秦昊倒是讓人看得投入。

最令人驚喜的就是,這部電影找來了《情書》的經典組合中山美穗和豐川悅司,潦倒得令人唏噓的形象,完全演活了戲中的角色,特別是中山美穗我差點都認不出來了。當然,這比中國版的要好,但僅此而已。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和《你好,之華》都是巖井俊二翻拍自他自己的經典電影《情書》,講的也是同一個故事,但從總體上看,中國版電影完勝。

在這部電影中「過去」的故事背景鋪墊的太單薄,讓感情戲難以投入,如果沒有看過《你好,之華》就會隨時出現看不明白的情況。

這部電影換上了日本背景,的確比較符合原故事的背景,看得也比《你好,之華》更順眼,但冗長的節奏比後者的簡單明瞭差得太遠。

演員方面,除了原本就在《情書》演過的中山美穗和豐川悅司外,男女主角以及重要的大配角等都不及《你好,之華》。

不過,讓我想不明白的是,明明《你好,之華》遠比這部電影好看,可爲何後者在豆瓣上卻得到7.4分,遠超前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