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雖然還只賽程過半,其實贏家已經浮出水面了,現在的五條人樂隊知名度和熱度已經完全超越了第一季的冠軍新褲子樂隊,他們不停的接受媒體採訪,不斷的被淘汰被人撈,不停的和朋友相聚暢聊,不停的結識新朋老友,甚至在8月16日還進入了李佳琦的直播間。

以至於現在《樂隊的夏天》這個綜藝節目對他們而言贏不贏都已經不重要了,他們已經獲得了最廣泛的認知度,來到了人生的最巔峯,如果這次撈人失敗他們被徹底淘汰,損失的應該只是節目的收視率,因爲除了他們,剩下的樂隊也許音樂造詣還有更高的,但是搞笑指數他們已經奪冠了。

新朋友忙着認識他們,看他們的娛樂新聞,爲他們打榜評論想盡辦法撈人,以至於都沒時間真正的來認識他們,聆聽他們了。那麼問題就出來了,這樣過分娛樂化對他們真的好嗎?

五條人之所以備受關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土味的音樂,而現在他們火起來,卻是因爲沒完沒了的娛樂新聞。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通過各種鋪天蓋地的新聞認識到這支本來名不見經傳的樂隊的,娛樂大衆對於五條人的標誌、臨場換歌行爲、以及各種花邊新聞如數家珍,大部分人卻對他們的歌都沒聽全。

相比起他們歌,他們的脫口秀表演其實水平並不高,他們的普通話不是很標準,口音和方言令到觀衆有時候要聽多遍才能理解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有趣的梗也不多。他們在舞臺上對於前輩加主持人的言辭並不符合禮儀標準,如果他們有小孩子,學校老師應該會告訴孩子們應該尊重前輩和公衆。

他們的人來自海豐縣城,他們的歌來自草根人生。如果不是有着多年的底層生活感悟,他們寫不出這麼多的無奈人生,也激不起這麼多人的共鳴。如果像這樣繼續過分娛樂他們,其實對他們而言相當於捧殺,他們整天的忙於採訪忙於做節目,忙於炫技忙於應酬,他們本來最絢爛的音樂和這些娛樂版面相比,反而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其實他們的音樂裏不僅有市井人生,也是普通人無奈掙扎的記錄和安慰。大家總說音樂是最能撫慰人心的,但其實只有懂你的音樂才能真正觸動靈魂。如果五條人被捧得太遠,脫離了普通人的市井人生,逐漸的就會脫離滋養他們樂感的土壤,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創作源泉的枯竭不是一天兩天導致的。曾經主導華語樂壇的某歌手現在就很久不出專輯了,雖然歌迷們依舊日常催更,但是從他好不容易出來的新作大家也不難嗅出江郎才盡的味道。

魯迅先生早在多年前的《花邊文學》中就抨擊過捧殺,過分的讚揚和關注,會使得被讚揚者變得自負,從昨晚仁科返場李佳琦直播間送書和皮衣的時候,這種意味已經很明顯了。真希望過了這波輿論之後,五條人能真正的不爲聲名所累,能像野孩子樂隊一樣,跨越三十年歲月沉澱,始終不忘初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