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44.6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含“外賣”,且狀態爲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外賣相關企業。

其中,個體工商戶佔比超9成。另外,成立於2020年的此類企業超38萬,佔目前企業總量的86%。截至目前,以工商登記爲準,我國今年新增外賣相關企業超過38萬,同比增長1364%。

新冠疫情期間,外賣業務對餐飲企業維持運轉、穩定現金流的重要作用更加突顯。艾媒諮詢數據顯示,95.0%的受訪餐飲商家表明疫情期間門店營收下滑明顯,營業額遭受攔腰式下滑的受訪餐飲商家佔比過半。面對疫情期間客流減少以及門店租金的壓力,轉戰線上、擁抱第三方外賣平臺,成爲餐飲商家自救的主流選擇。

2020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將突破6500億元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在線外賣市場規模達5779.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6.0%。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疫情倒逼傳統行業加速轉型線上,外賣市場產品及業態將更加豐富多樣。在外賣市場供給與需求的雙向作用下,外賣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6500億元。

疫情對餐飲商戶影響較大,超九成商戶面臨經營壓力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95.0%的受訪餐飲商家表明疫情期間門店營收下滑明顯,營業額遭受攔腰式下滑的受訪商家佔比過半。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線下經營是餐飲商家的主流經營模式,疫情期間外出人員減少,是導致餐飲行業大面積受損的根本原因。

超六成受訪餐飲商家認爲客流和租金壓力是疫情期間的最大困難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疫情期間,超六成餐飲商家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線下客流的減少與門店租金的壓力,近五成的商家面臨員工無法到崗的問題。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餐飲商家以中小企業爲主,風險抵抗力較弱,線下客流減少直接影響企業現金流,資金鍊斷裂風險加劇,加上門店租金等高昂剛性成本,企業生存備受考驗。

近八成受訪餐飲商家在疫情期間採取 All in 線上的方式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疫情發生後,消費者居家防疫,堂食普遍關停,轉戰線上成爲餐飲商家的選擇,以線上作爲主要戰場的餐飲商家佔78.0%,較疫情發生前增加了63.1個百分點。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對之前已經在線上開展業務的餐飲商家而言,經營方式調整的適應難度較小,而從未在線上經營的商家則面臨諸多挑戰。

疫情期間大中型餐飲商家轉型線上的要求更迫切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 疫情期間開展線上業務受訪商家中,有12.7%的商家之前未開展過線上業務,其中大型商家佔26.7%,中型商家佔63.3%,小型商家佔10.0%。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疫情期間大中型餐飲商家承擔的剛性成本遠超過小型餐飲商家,急需開拓渠道分攤成本,致使新增外賣商家以大中型商家爲主。

多舉措並用謀自救,餐飲商家更聚焦通過外賣的方式開源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本着開源節流的自救原則,餐飲商家普遍採取多舉措並用,其中採用無接觸配送服務成爲商家自救的一致首選,佔比超七成。綜合各自舉措來看,餐飲商家更注重實施開源舉措,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節流”短期雖然效果顯著,但長期缺乏可持續性,不利於企業穩定經營,圍繞外賣渠道進行開源纔是商家自救的終極奧義。

超五成受訪餐飲商家認爲疫情期間入駐第三方外賣平臺利大於弊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對入駐第三方外賣平臺進行綜合利弊評價時,中型餐飲商家整體評價更高,超七成認爲利大於弊。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相較於大型餐飲商家和小型餐飲商家,中型餐飲商家兼具品牌性和靈活性,既能快速靈活的上線外賣業務,還能借助品牌效應增強外賣業務競爭力,整體效用相對較高。

約七成受訪餐飲商家表明疫後會加大外賣平臺業務投入力度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 超九成受訪餐飲商家表示疫情結束後會繼續與第三方外賣平臺合作,其中約七成表示會加大在第三方外賣平臺業務的投入力度,疫情期間新增餐飲外賣商家對後續加大投入力度表現的更爲積極,佔比高達75%。從商家的合作意願可以推測出,第三方外賣平臺爲餐飲商家帶來的效益是明顯的,尤其是中型餐飲商家。未來商家對外賣平臺業務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趨於提升,有助於餐飲外賣行業擴容提質。

疫情對堂食影響較大,知名餐飲商戶紛紛擁抱外賣平臺

疫情期間,全國多地政府要求取消堂食,傳統線下餐飲受損嚴重。不少知名餐飲企業迅速做出調整,優化運營模式,擁抱第三方外賣平臺,轉攻線上市場。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知名餐飲品牌與第三方外賣平臺的合作是一種雙贏策略,品牌方可以通過外賣平臺拓展收入來源,平臺方可以藉助品牌方實現產品品類品質升級。

2020中國餐飲外賣市場發展趨勢研究及未來展望

1、疫情催化傳統餐飲行業轉型升級,商家將更加重視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疫情期間,大量商家被動或主動對經營模式進行了變革或調整,對線上業務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思考,不少商家甚至通過線上外賣市場收穫了意外之喜。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疫情雖讓餐飲全業態遭遇重創,但更重要的是它加速了數字化技術在餐飲行業的滲透,讓更多餐飲商家意識到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未來餐飲商家將會更加重視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更積極的擁抱數字化技術,驅動餐飲行業升級發展。

2、大型餐飲品牌發力線上業務,驅動外賣市場品質升級

此次疫情爲一些大型餐飲品牌開闢了新天地,憑藉企業深入人心的品牌與口碑,它們在上線之後迅速吸引流量,順利打開營收增長空間。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疫情過後,大型餐飲品牌有望加大外賣業務投入力度,諸如產品設計、新品研發等,通過持續的創新變革,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外賣模式,進而強化和鞏固自身的品質和優勢。對外賣平臺而言,將會受益於大型餐飲品牌的外部效應,加快平臺品質升級進程。

3、外賣平臺擁有廣闊發展前景,精細化運營及高品質服務成關注焦點

中國餐飲行業市場巨大且長期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但外賣市場在餐飲行業的滲透率仍然處於較低水平,疫情促進了餐飲外賣的滲透,爲頭部平臺的發展空間奠定了堅實基礎。但與此同時,消費者的健康衛生意識大幅提升,他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涵蓋食材選取、食物製作、食物包裝以及食物配送全流程。由此催生出更高標準、更高質量的服務需求。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隨着消費需求的升級演變,外賣市場將步入品質升級階段,平臺精細化運營能力以及高品質服務能力將會成爲消費者以及餐飲商戶共同關注的焦點。

4、餐飲行業產品模式加速創新,數字技術成爲核心驅動力量

疫情期間,餐飲零售、餐飲直播、智慧餐廳等新模式悄然興起,爲餐飲行業變革升級注入了新活力。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5G的新興技術的成熟,餐飲行業的數字化變革進程將會提速,運用數字化技術對餐飲商家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精準營銷實現深度賦能,將成爲市場發展的主旋律。在餐飲行業變革升級過程中,外賣平臺的數字技術優勢盡顯,它們將成爲驅動餐飲行業邁入數字化管理時代的中堅力量。

5、外賣服務標準加速落地,創新服務模式有望成爲行業常態

疫情期間,爲了讓用戶安心消費,外賣平臺推出了無接觸配送、食安封籤、安心卡、智能取餐櫃等一系列創新服務方式,保障用餐安全,廣受好評。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配送環節的服務是用戶消費者體驗的重要構成因素,長期以來由於缺乏行業規範,配送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疫情期間業內多項外賣創新服務的成功試水以及良好的體驗都會促使消費者對其形成長期依賴,加速出臺創新服務標準,進一步規範和優化外賣服務力,並使其成爲常態化水準,將會成爲平臺方提升競爭力和話語權的重要因素。

6、多地政府加大力度刺激消費,外賣平臺成爲重要抓手

當前本土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如何穩定就業、擴大內需成爲各地政府的工作重點,爲此多地政府已聯合網絡平臺大規模發放消費券鼓勵居民消費。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外賣平臺將會成爲政府刺激消費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外賣平臺覆蓋了大量商家以及個人消費者,通過外賣平臺投放消費券可以擴大政策受益面;另一方面外賣平臺積累了大量消費者數據以及豐富的消費業態,可以幫助政府實現精準投放,以提高消費券的發放效率和使用效率,切實做到刺激消費,擴大乘數效應。對平臺而言,可以藉助政府的優惠政策激發用戶消費慾望,促進外賣商家增收,增加平臺就業崗位,實現多方共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