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有机会成名得利,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虽然社会上不乏一些自诩看淡名利者,但其实多少都有些口是心非的。事实上,追名逐利只要取之有道,并不掉价,反而是正确的人生选择。太淡泊了也不一定会有好发展,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位曾经红极一时的歌手。

也不卖关子了,他的名字叫“刀郎”。虽然已经过气很多年了,但这个名字一定会让不少人记忆犹新,甚至耳边会不由自主地响起一些熟悉的旋律。2004年,一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火遍整个中国,电视网络里,大街小巷中,甚至校园的广播台都不厌其烦地播着这首歌。那时候,就连一些小孩和老人都会唱几句,以至于2005年的春晚上,赵本山在与主演的春晚小品,《功夫》(卖拐三部曲最后一部)中引用了这首歌的歌词:那是2003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当然,如果只有一首歌红,那刀郎跟杨臣刚也没什么区别,但他显然比后者要厉害不少。除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后来还有《情人》、《冲动的惩罚》等神曲也红遍了大江南北。大家都知道,当红明星必去的两个地方,一个央视,一个《鲁豫有约》,他都“打卡”到了。在那个还在听磁带的年代,据说他的盗版磁带卖了近千万张。从当时一条街都在放他的歌的盛况来看,这个数据恐怕一点也不虚,可能还说少了。

但在正当红的时候,他却并没有更多的在公开场合露脸,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以至于很多人都“只闻其歌,不识其人”。更“过分”的是,他还特意跑回新疆隐居起来了,把能推掉的商演都推掉了。做这些“躲避动作”的时候,他才刚刚红了一两年,正在越来越红的路上。

对此,刀郎自己解释说,他不是不想赚钱,只是不想看着自己的歌烂大街,也不想打破平静的创作环境。这番话,他是在央视对一个叫马东的主持人说的。可能他当时也料不到,这个叫马东的后来会做出一个爆款音乐节目——《乐队的夏天》。

马东的这挡节目让很多曾经还没红就过气的音乐人翻红了起来,却少了这位当年采访过的传奇。刀郎当年也是有自己的乐队的,不过确实是早早地解散了,也不怪马东不找他。然而,如今音乐类节目这么多,那些老乐队、老歌手都被请出了山,但貌似确实没有人会想到找刀郎。事实上,就算《2002年的第一场雪》出现在如今的综艺舞台上,恐怕听众也会觉得别扭。

个人觉得,刀郎的传奇从他决定“淡泊名利”的时候就注定要一起淡了。其实也不止刀郎,很多老牌明星如果只红了一两年,哪怕他塑造过再经典的角色,演唱过再经典的歌曲,也都是一样的。所以个人觉得,一个人如果想成就更大的梦想,最好还是能把握机会,坦然面对名利,只要守住初衷,不让名利糊了心就好啦。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觉得舒服的生活方式,刀郎只是选择了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这是值得尊重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