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經接近9月中旬,產區2020年產秋糧已經開始陸續收割上市,比如南方水稻產區的中秈島,部分地區的早熟玉米等。從價格來看,同比去年收購價格高開,企業收購積極,其中稻穀價格表現出了走強上漲態勢。隨着9月中下旬秋糧陸續大範圍收穫上市,中晚稻、玉米、大豆等新糧價格走勢將備受關注。農糧苑個人認爲,在今年局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疫情影響產區農民惜售心態濃厚及國家調控力度加大等影響下,秋糧收購價格總體穩中走強的可能性比較大。

具體來看:一方面,預計中晚稻價格平穩上漲,其中前期漲幅可能相對明顯,中後期將以穩中緩漲態勢爲主。主要原因一是今年新稻穀生產形勢,部分地區因災減產減質,產量形勢不如預期。二是收儲及加工企業前期收購心態或將積極,趁着價格低、新糧集中上市初期糧源多而搶收部分。三是國家暫停了2017年產以前的託市稻穀拍賣,只保留2018-2019年產的稻穀投放,因爲拍賣底價疊加出庫成本,預計與新稻穀價格基本相當。四是四季度下游消費需求進入旺季,米廠開機率提高。

另一方面,玉米價格預計將在波動調整後逐漸走強。震盪的原因主要是臨儲玉米拍賣成交的糧源,還有3000多萬噸等着陸續出庫供應,正好與南北產區新玉米集中上市形成疊加,增大了供應壓力。而逐漸走強的判斷,一是基於原本預期玉米供需基本面存在缺口,本就對後市看漲。二是今年玉米的受災可能會影響較大,特別是近期的颱風天氣導致東北及沿海產區正式生長關鍵期的玉米大面積倒伏。三是臨儲玉米拍賣成本較高,對新玉米價格也有客觀支撐。

再一方面,國產大豆價格或將高位穩定,具體還要看農民、貿易商及終端企業之間的博弈,以及後期進口大豆的到港量情況。但考慮到今年大豆實際增產的幅度有限,供應能力並沒有多大提高,再加上局部也受災,好的大豆供應或下降,在今年國產大豆價格已經穩定在2.5元一斤左右的水平的情況下,出現深度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

綜上所述,秋收即將大範圍啓動,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秋糧價格走勢,不僅要看供需基本面的形勢,也要看穩調控的導向,大漲大跌、快漲快跌出現的可能性都不大。但考慮到疫情之年,再加上災害性天氣影響,購銷雙方的博弈或將進一步增強。但需要明確的是,儘管部分產區受災了,糧食也會減產,但並不代表今年的供應有問題,特別是口糧品種,庫存充足有保證;玉米雖然長期看有缺口,無論是2500萬噸還是1700萬噸,但這個缺口是動態的,而且還有3000多萬噸的臨儲玉米庫存將結轉到下年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