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陈棣先生是不期而遇,我参加了清华美院朱零山水高研班在湖北红安组织的写生活动,那次,陈棣先生也去了。他是高研班助教杨林老师的大学同学,山东文化产业学院艺术学院的院长。

人与人的交往有时是说不清楚的,可能是气场相合吧,我和陈先生本来素不相识,可又一见如故。他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有两点,一是高门大嗓,二是手上功夫了得。高门大嗓好理解,山东人嘛,性格外向、直露。第二点多少有点不解,当我看了他的现场写生作品后,惊讶于水平己经很高,为什么还要参加培训性质的写生?陈棣说,朱零先生是现场写生的高手,他是来学习的。

那次写生,陈棣先生是自己开车来的,他为了写生方便,对后备箱做了改装,还专程从安徽泾县的宣纸厂定制了写生用的卡纸。就冲这态度,就不得不让我敬佩。十天的写生结束,我发现陈先生的作品确实更好了。本来手上功夫就强,再用心用力,水平能不提高吗?从红安分手,陈先生自己开车又到别处写生去了,他的那种精气神真不像己经退休的人。

后来,我在微信中时而关注这位老兄的新作,每次都有新意,绝没有程式化的东西。这说明,他把写生与创作的关系揉合的特别好。

不久前,陈先生说他在青岛要办个展,希望《画讯》为他出一个特刊,画展开幕时用。这自然没问题。陈先生把作品发给我时,我的眼前一亮,这批作品又往前跨进一大步。这些作品一看就是来自于写生,但画面虚实的处理、线条的扎实、墨色的运用、构图的整体把握都恰到好处,而且格调很高,大气象中不失小细节,令人拍案叫绝。我从心里为陈先生点赞,也钦佩于陈先生对自己的严律和对艺术的执着,从而使自己不断登上艺术的高地。

陈先生嘱我在特刊上为他写个小序,我马上应承下来,因为我真的有话可说。在此,我衷心预祝老兄的画展成功,也提示每一个看到这个特刊的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一定要细细品味一下这些作品,在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上,这些作品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

(本文作者是天津日报资深记者、天津《画讯》总编辑、山水画家。)

陈棣,字之棠。师从孙国枫先生学习绘画、篆刻、瓷刻。1985 年毕业于山东纺织工学院美术系(现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文学学士。 原山东文化产业学院艺术学院院长,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朱零山水画高研班助教。中国艺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学会会员,《香港摄影报》摄影记者,《中国艺魂》杂志社责任编辑。

获美协主办的青岛市首届山水画大展金奖,山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银奖,山东省艺术设计大赛职业组金奖等。美术作品多次参加省、国家级美术展览并应邀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美术馆展出,被数家美术馆、中国驻加拿大总领馆、美国《国际日报》等机构及藏家收藏。入编《新中国美术编年史》,出版有《陈棣美术作品》,《中国当代画家——陈棣山水画》,《中国艺术名家——陈棣水墨写生》,《物我相融一一陈棣水墨写生作品》等,参与编著多套艺术类本科统编教材。(徐庆举文)

陈棣先生在写生

以下是陈棣先生部分新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