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树根。

择偶,是每个人一生举足轻重的事情。

自毕业后家长催促成家至死亡前与她相依相伴,它无时无刻不关联着我们的一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俗话说,一个女人影响一家三代人,也正是强调择偶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尽管择偶如此重要,大家也都明了,却对于择偶的规则总是停留在好看、有钱等等过于表面的条件上。

以至于后来的结果无非两样,持续单身、分手/离婚再单身。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直走在试错的路上,从未成功靠岸。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够资格恋爱,而是我们让自己陷入一个怪圈,反复循环,距离爱情越来越远。

比如,坚信爱情的首要规则是好看、有钱,但自己却相貌平平又不可能富有,于是干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不再追求爱情,结果就如此反复。

很明显,我们抱着错误的规则进入游戏,注定会输。那么正确的择偶规则是什么?

一,择偶更倾向于相似。

中国婚恋市场上流行一句古话,门当户对。

听上去或许有些传统,但仔细揣摩不无道理。结合当下,门当户对应该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上讲,它包括我们的个人经历、成长环境、学习内容、兴趣爱好。

或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互补不好吗。

没错,理想状态下互补最好,当你们组成一个整体时,会因为互补而减少一个人时的不足,会因为互补可以体验新鲜的、从未涉及的领域而获得快感。

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两个毫不相似的人如何接近并且成功走到一起?

事实上,生活中两个风格迥异的人只会觉得对方,就像一个喜欢灵魂乐的人只会觉得金属乐刺耳、吵闹。

人以类聚,不无道理。

狭义上讲,它就是个人价值。

美国学者克里斯汀·穆希曾发现,夫妻收入比例与彼此关系存在这样的联系:

当男性收入是女性1-1.5倍时,婚姻关系比较稳定。当男性收入占到整个家庭收入70%时,男性出轨的比例开始上升。当男性收入为0时,男性出轨比例为15%。当女性收入为0时,女性出轨比例为5%。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双方价值不匹配时,稳定的婚姻关系将会被冲击。

二,完美是良好的敌人。

追求完美,本无过错,可它注定是一条道阻且长的路。

当我们决定追逐完美时,就要甘愿背负这个过程中的一些东西。

比如,要追逐完美的配偶就必须要忍受长久的独孤。这个长久可能会在我们30岁时结束,也可能在我们40岁时还未结束。

我们不能评价对错,但我们知道追逐完美配偶与追逐其它的完美,其它事物的完美可以具象化,而感情则更多是由感性组成,无法准确理性表达的东西。

所以,我们永远无法得知是否会遇到完美、何时遇到完美。

想象一下,我们罗列出择偶的种种条件,170CM、50KG、36D、985/211等等。

那么在追逐这个我们觉得完美的人时,中间出现条件稍微次之的人时,或许就会因为追逐完美而错失良好。

其实,关于搜寻目标数学界有这么一个理论——最优停止理论。

它指,我们在做目标搜寻时,假设计划搜寻100个目标,其实在搜寻到第37个时就应该停止搜寻,做出选择,此时搜寻成本和收益之间达到最优平衡点。

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37%规则。

也就是说,假设我们给自己设定恋爱10次就结婚的目标,当我们恋爱过3或4次时,对方就是我们择偶的最优解,是我们付出成本与得到收益的最优解。

同理,假设我们18岁开始恋爱,目标是40岁之前结婚,那么26岁或27岁时,我们一旦遇到那个比之前交往的女生好的人,就应该确定和她结婚,她就是最优解。

要记得,择偶并不是一味只求好一点,再好一点,它是有很多隐秘规则的。

当我们把这些都搞清楚,会发现新大陆,会知道择偶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当然,这些择偶隐秘规则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首先要能够接触到女生。

倘若我们连认识女生的渠道都没有,哪哪都是自己或者男性朋友,也是枉然。

所以,今天树根为大家准备了《优秀异性资源认识途径》的干货,大家可以私信树根免费领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