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80萬人死於自殺。這是一個嚴肅且令人心痛的話題。我們每一個對待生死的態度,都關係重大!

爲什麼有的人會放棄生命?

面對種種生不如死的困難或者痛不欲生的經歷,怎樣去接納與改變?

如何幫助身邊的他們走出自殺的漩渦?

敬畏生命,給生命一個出口。

請相信,這個世界雖然不完美,但我們仍然可以療愈自己、撫慰他人。

天台上的來電

小李是個很顧家的男人,一心想着讓家人日子過得好些。然而,去年投資失敗,他損失了100多萬元。爲此,妻子埋怨他,帶孩子回了孃家。父母也不理解他,沒有幫他還錢。一個多月他寢食難安,瘦了15斤。經過無數次的內心掙扎,他走上了高樓的天台……

小李跳下之前想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他撥打了心理援助熱線。“你好!感謝你信任熱線,我非常願意幫助你。請問你現在在哪兒?”“在天台。我已經走投無路了,唯有一死才能解脫。”

“你現在站在天台上,我很擔心,也很揪心。你現在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坐下來我們好好談一談。”小李拒絕了諮詢員小韋的要求。小韋繼續勸慰:“我雖然很難體會你的困境和感受,可我能理解你在那樣的處境下出現自殺的想法。既然電話接通了,我們一起想辦法。”

小李或許被小韋的真誠打動,順從地走下了天台。小韋的心踏實了一些,詢問道:“聽得出來,你好像遇到了一些難題,慢慢說,我會在這裏陪着你。”小韋的詢問觸動了小李,他開始傾訴心中的委屈、無助、無力和絕望。

更多的問詢讓小李開始客觀看待困境及自殺問題。“如果真的自殺了,會有什麼是你不想看到的後果?你的生命中是否還有什麼讓你割捨不下?”60分鐘的交談,小李的情緒穩定了,帶着希望掛斷了電話……

預防自殺,心動便要行動

自殺是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個體故意損害甚至毀滅自己生命的主動或被動的行爲。根據結局的不同,自殺行爲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自殺死亡,即一般意義上的自殺;另一類是自殺未遂,即採取了自殺行動,但沒有導致死亡,身體基本上沒有受到嚴重傷害。

自殺率是一個國家人羣心理衛生狀況的重要參照指標。關於自殺行爲的分佈特徵,全球範圍內都是自殺死亡男性高於女性,自殺未遂女性高於男性。一般認爲,這與男性使用更爲暴力、致死性更高的自殺方法有關。

自殺率通常隨着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青少年自殺事件常常成爲社會焦點,但自殺率最高的人羣仍然是老年人,65歲以上人羣的自殺率一般是青壯年的3倍~4倍。老年人應當成爲自殺干預和自殺預防的重點人羣。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老年人占人口總數的比重不斷上升。因此,如何關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完善老年人的自殺預防工作,是當前很迫切的一個問題。

阻斷抑鬱者的自殺路

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存,但爲什麼會發生自殺行爲呢?自殺可由精神障礙導致,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在幻覺和妄想支配下自殺;也有抑鬱障礙患者,因爲心情鬱悶、悲觀失望產生自殺意念,繼而產生自殺行爲。但自殺者並非都是精神障礙患者,也可能因社會文化因素而導致自殺,比如遭受重大創傷事件。

抑鬱障礙導致的自殺是否會有一些可辨別的前兆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是出現了抑鬱症狀,如情緒低,沒興趣,無快感,睡眠差,渾身疼,缺動力,隨後就想到死,覺得活着沒有意思,一死了之就解脫了。

一旦發現有自殺傾向的人,我們要刻不容緩地採取措施預防自殺行爲的發生。對於有自殺念頭的人,應首先排除精神障礙。而對於確診患有精神障礙的人,應該及時診治。

自殺成功高發在週五晚上或者凌晨時段,如果有抑鬱症狀的人言語中表示“活着沒有意義”“死了更好”,囑咐和安排後事,表示無助、絕望和自身沒有價值等意念,就應該在自殺成功的高發時段予以警惕,多注意這些人的行爲。

幫助

如果身邊有人想自殺,該怎麼做?

首先,不要忽視他、指責他、抱怨他,多站在自殺者的角度去考慮,關注他求助的信號。也許他們不過是想要一個繼續活下去的理由,有時哪怕一句“先找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喝杯熱水”等,也好過千萬句“一切都會過去”“你死了別人會很痛苦”“你看我以前也這樣,不要矯情……”“你就是太閒了纔會這樣……”

對待有自殺傾向的人,最忌諱用懷疑、震驚、害怕、嘲笑的方式。請鎮定地對待,並去理解他們。不要用激將法刺激他們,不要承諾說你不會告訴別人,不要任其獨處、任其發展下去。

記得有一個青春期的孩子,爲了自殺,專門找了一本講解自殺辦法的書來看,並開始模仿。他在心理諮詢時講到,跳樓必須要超過多少層樓,但他們學校沒有那麼高的樓,所以最終選擇了上吊。但在上吊的過程當中,因爲窒息,很痛苦,他掙扎了。他從繩子上掉了下來,基於身體的本能反應和痛苦程度,他突然對自殺這件事產生了懷疑。在心理醫生的積極引導下,他最終走出了這個漩渦。

發現自殺的高危信號,應先穩定當事人的情緒

一旦我們識別出自殺的高危信號,該如何去幫助當事人呢?首先,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儘可能地穩定當事人的情緒。

1.激發當事人的內在力量:可以幫助當事人找到自我調整情緒的辦法,比如說做些什麼樣的事情,他可以情緒好轉,放鬆一些,讓自己能夠從情緒的漩渦中緩解一下。

2.客觀構建支持系統:要讓當事人意識到無論是來自親人,還是朋友的社交網絡,乃至工作系統、宗教信仰的支持,都是有力的保護因素。一方面可以建議當事人分散注意力,多思考自己存在的支持系統;一方面利用情感的支持,助其走出陰霾。

3.防止意外發生:如評估當事人存在自傷自殺的風險,需要監護當事人,保證身處安全的環境,消除危險的工具。

4.最後,如評估有風險,建議可以帶當事人儘快到精神科醫院就診,以鑑別精神疾病,最大程度上消除自殺風險。

當極端情況發生的時候,如果我們正在目睹當事人進行自殺行爲,首先判斷情境,選擇應對方式,注意講話節奏,注意傾聽,注意異常的聲音以及舉動,敏銳警覺,語氣不要急切,要溫柔而堅定,適當鼓勵引導當事人講話,給予充分的支持與安慰,表達自己的關心。緊急時刻需要呼救,請更多人幫助,或者選擇時機撥打“110”“120”進行緊急干預。

心理

援助

熱線24小時暢通

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800-810-1117或010-82951332)2002年開通,最主要的任務是心理危機干預。熱線全年24小時暢通,至今已經接聽40多萬次的來電。通過熱線的干預,來電者自殺危險人數下降到35.6%;平均希望程度比來電時增加了8.8%,平均痛苦程度下降了23.4%,想死程度減輕了23.5%。

爲了便於羣衆記憶和撥打,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心理援助熱線短號碼(如95195)。只要在中國,任何人,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都能夠獲得及時、免費、專業的心理服務。所以,朋友,需要傾訴時,甚至想到生命的終點時,給我們打個電話,我想跟你聊聊。

(來源:健康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