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之后,有一号人物不可忽视,那就是世人眼中的大奸臣赵高。赵高表面上对秦始皇和胡亥唯唯诺诺,讨得其欢心,成功夺取信任。但实际上,赵高两面三刀,一直野心勃勃。在秦始皇死后,不仅用计迫使丞相李斯与其合谋篡改遗诏,扶植胡亥为傀儡皇帝。而后又企图废掉胡亥,自己称帝。赵高一步步走来,靠着阳奉阴违和暗中施行的手段,玩弄权术于股掌之间,从而爬上了秦国的高位,差一点成为了秦国的皇帝,不过最终落得被灭三族的下场。

赵高塑像

赵高的出身具有一定的争议,有说他是赵国宗室也有说是秦国,还有的说赵高并非宗室出身。但是不管哪种说法,赵高一开始都是不起眼的存在。其父母都因为触犯当时的律令成为罪人,无奈流落秦国。而赵高及其兄弟就出生在隐宫,这是当时奴隶等人所在之地,也就是说赵高其实是奴隶的身份。不过赵高不甘心屈居于此,一心想要飞黄腾达。而若想被赏识,就要有这个资本。因而赵高在底层忍气吞声,默默隐忍,而一方面又刻苦钻研,尤其是注重秦国律法方面的研究。这个时候的赵高就已经在准备投其所好了,因为秦国主要是通过商鞅变法之后强大起来的,所以对法律颇为推崇。赵高还曾作《爱历篇》,因而得到赏识。

秦始皇画像

不过赵高一介奴隶之身,根本很难与高高在上的秦始皇牵扯上关系。见上一面都难如登天,更别说得到赏识。因而赵高采取特殊手段,他用重金贿赂了一个秦国大夫。这个大夫在秦始皇面前举荐了赵高,夸赞其机警而且精通律法。从而开启了赵高的权谋之路。秦始皇欣赏赵高的才华,所以将其提拔为中车府令。从这个官职就已经可以看出秦始皇对赵高的逐步信任,中车府令是专门掌管秦始皇车舆的,算是秦始皇的贴身守卫。但赵高并不满足于此,他需要更上一步。因此,在秦始皇面前,赵高总表现出一副唯唯诺诺,勤奋忠诚的形象,而且对于秦始皇推行的政令大加赞扬,秦始皇也更加器重赵高。

赵高随秦始皇巡游

当时秦始皇有众多的儿子,不过他最疼爱的是其小儿子胡亥。秦始皇希望胡亥能够有所作为,所以打算为其招募一个颇有才能的老师来进行教导。赵高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因而也就从侧面显露出自己的学识和才能。秦始皇就让赵高对其子胡亥进行教导,以助其。赵高表面应允,但是只是一味迎合胡亥,讨得胡亥的欢心,根本不想让其有所作为。赵高是十分善于察言观色,附会人心的。他一方面赢得秦始皇的信任,而另一方面又迎合胡亥。既能够让胡亥对其产生信任感,又能够趁此机会控制胡亥,到时候扶植其成为帝王,而自己就是真正掌握大权之人。

赵高掌握朝政大权

秦始皇愈发对赵高信任有加,秦国的大小事务几乎都会同赵高商议。而且秦始皇一直在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赵高不仅帮助其寻访四方,而且秦始皇出游时也都会带上赵高。一时间,赵高的实际地位仅次于秦始皇。而秦始皇在出巡途中暴毙而亡,本拟定将皇位传给扶苏。但是赵高却用计胁迫李斯,无奈之下李斯只得就范,两人联合将胡亥推上皇位,即沙丘之变。

赵高画像

胡亥即秦二世登上皇位之后,赵高对其进行操控倒是不成问题,但是朝中的大臣必定不会答应,尤其是丞相李斯。所以赵高就打算将其除掉,赵高设了一个局,在胡亥正在作乐的时候,李斯正上书对其劝谏。这样一来就触撞了秦二世的逆鳞,加之赵高又在其面前进言,说李斯是因而在沙丘之谋后没有得到足够的封赏,因而心怀不满欲有谋反之心。于是盛怒之下的胡亥下令将李斯处以五刑,腰斩而亡。

李斯影视化形象

这样一来,赵高就没有了阻碍的势力。胡亥被其控制只能退居其后,而后又被赵高的女婿阎乐逼迫自杀而亡,朝政实际上由赵高一个人操控。赵高仍然觉得不甘心,他想要登基成为皇帝。不过朝中大臣极力反对,无奈之下只能扶植子婴,也就是后世所称秦王子婴。在子婴上位之后,并不像胡亥一样任由赵高操控。子婴将赵高所犯之罪一一陈列,斩杀赵高,并且诛其三族,赵高的野心也就到此陨散。

秦二世陵墓

赵高从秦国的底层,一步步通过自己两面三刀的手段在秦国政坛呼风唤雨。赵高确实是富有才能的,但是他却野心勃勃,玩弄权术,使秦国能臣离心,百姓受苦,最终自己也没能有个好下场,甚至还成为了后世眼中的奸臣代表。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历史千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