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雙方達成五點共識)

新華社莫斯科9月10日電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於9月10日在莫斯科舉行雙邊會見。兩國外長坦誠和建設性地討論了中印邊境形勢發展及中印關係。

一、兩國外長同意雙方應遵循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關於發展中印關係的一系列重要共識,包括不讓兩國分歧上升爲爭端。

二、兩國外長認爲,邊境地區當前形勢不符合雙方利益,兩國邊防部隊應該繼續對話,儘快脫離接觸,保持必要距離,緩和現地事態。

三、兩國外長認爲,雙方應恪守現有邊境事務協議和規定,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避免採取任何可能使事態升級的行動。

四、雙方同意繼續通過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保持溝通,繼續開展中印邊境事務磋商與協調工作機制磋商。

五、兩國外長同意,隨着局勢緩和,雙方應加快完成新的建立互信措施,維護和增強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

此前報道:

解放軍持"青龍刀"叫陣?印網友:他們現代武器戰力低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這張據稱是中印對峙前線的解放軍的照片火了。

再放大一點。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從照片上看,解放軍士兵們手中所持的器具,確實有點像關羽使的青龍偃月刀。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當中國網友還在好奇,解放軍士兵拿的到底是大刀,還是鐵鍬(側面圖像)時,這張照片在印度網絡上掀起更大波瀾。

01

《今日印度》電視臺8日率先拋出了看圖說話式的解讀:“7日晚間,大約30名中國士兵持槍支、長矛和砍刀等武器,試圖靠近熱贊拉山附近實控線(LAC)沿線的一個印度前沿陣地。”

報道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話稱,解放軍試圖把駐紮在上述地區的印度軍隊“從戰略高地趕走”,但“他們的企圖被印度士兵挫敗了”。

《印度教徒報》也報道稱,7日晚上6點左右,大約有50、60名解放軍接近了印度在班公湖南岸的哨所,但是駐紮在那裏的印軍“強硬回擊了他們”,並“迫使他們撤退”。

於是,這張照片在印媒口中,就成了所謂“中方發起挑釁”的證據之一。

在隨後的另一篇報道中,《今日印度》又對圖中解放軍拿的器具大做文章。

報道照樣引用了不具名的消息來源,說7日衝突後,中印兩國正在進行的旅長級會談出了問題,雙方決定不舉行面對面的會談,轉而進行熱線通話。

據印媒報道,在8日的通話中,印軍官員質疑解放軍用“野蠻武器”對付他們,但中方卻表示,攜帶的近戰武器(類似於“關公刀”)是中國武術文化的一部分。

這一回答一下子刺激到了印度網友脆弱、敏感的小心臟。刀妹總結了一下,發現他們的聲音大致分爲三派:

一是大放厥詞派。

有人不服氣地說:解放軍一定是因爲現代武器裝備下的作戰能力低下,纔回歸原始的!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有人則說:只有電影裏英雄才會放下武器。印軍應該被允許開槍!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還有人叫囂:“支持印度士兵將解放軍剁成肉醬!”

二是陰謀論派。

“看着這張照片,我很懷疑這些人是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正規軍。我的直覺告訴我,他們是被軍隊招募的僱傭兵,唯一的目的就是滲透。共產黨可能把這些家庭關起來,並強迫他們的人加入。”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他們似乎沒有裝備防彈衣。他們的生命肯定不值得北京的重視。”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嘖嘖,有西方媒體內味了。

三就是純屬搞笑派了。

有人提議,下次印軍可以用辣椒粉,讓解放軍終身難忘!

還有人說,(不光中國有傳統武器),我們也有!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中國網友也給出了建議:印度可以用瑜伽還擊。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先別笑,印軍還真這麼幹過。

6月21日 “國際瑜伽日”,大批印度邊防部隊的士兵爬上了雪山,在雪地裏瑜伽。印軍聲稱,瑜伽代表着和平的力量和信念,因此只要苦練“瑜伽108式”,印度就可以扭轉頹勢、一舉打敗對手。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實際上,在po出“解放軍手持青龍刀挑釁”一圖之前,印度媒體圍繞着解放軍手中的武器炒作了好幾輪。

6月15日加勒萬河谷衝突那會,印度媒體聲稱解放軍手持狼牙棒攻擊印軍,造成20名印度軍官死亡。但後來事實證明,絕大多數人是凍死的;

接着爲了找回面子,印度媒體又說,在班公湖衝突當中,有12名中國軍人拿着少林劍和少林槍,而印度軍人手裏只有棍子。

如今,焦點又轉移到了青龍刀上。

02

解放軍士兵手裏拿的到底是青龍刀,還是大鐵鍬,一時還無從證實。但只要有助於解放軍守護國土,擊退挑釁者,都是好工具。

有人說,印軍這次開槍,是打破了中印邊界維持45年的和平。這句話既對也不對。實際上,在中印邊境這45年裏,一場特殊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止過,只是雙方士兵拿着特殊武器,用特殊方式,打的一場特殊形態的戰爭。從這個意義上講,或許真可能有青龍刀,甚或狼牙棒的用武之地。

當然,真正決定戰爭勝負的,不可能是青龍刀。解放軍收拾印軍,既有着豐富的經驗,也有着豐富的手段。

中印邊境多屬於高海拔地區。在那裏,氣候和地理環境往往比敵人的火力更加致命。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中國軍隊方面,能夠投入高原作戰的裝備有很多,幾乎所有主戰武器都能上高原作戰,而且基本都經歷過高原實彈演練。

比如,在西藏軍區近日進行的高海拔實彈射擊演練中,車載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就擔綱了主角。它具有較強的自動校準和半自動重新裝彈的能力,作戰能力位居世界同口徑火炮前列。

在高原地區的解放軍還裝備有紅箭-12反坦克導彈、15式輕型坦克、04系列步戰車、05A式120毫米自行迫榴炮等現代化裝備。

印度陸軍一直比較關注的是96A主戰坦克的部署,因爲解放軍在西藏的機場數量少於中印邊境另一側的印度,但96A主戰坦克卻已實現在西藏的長期部署,特別是中國近年來不斷加強藏南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提升瞭解放軍的機動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6月10日中央電視臺《軍事報道》節目中,披露了西藏軍區某旅試驗性裝備某輕型主戰坦克的消息。據外媒報道稱,這款輕型主戰坦克就是中國研發的35噸級輕型主戰坦克,而且部分配置還專門針對高原作戰進行了優化。

高原山地作戰對直升機要求高。目前,中國的陸航直升機數量超過千架,僅次於美國。

空軍裝備的"攻擊-2"武裝偵察無人機載荷更大,而且還能持續在中印邊境進行巡邏。目前,解放軍已在西藏軍區部署多款無人機作戰系統。

當然,高原作戰,特別是山地作戰往往交通困難,就更強調裝備的輕量化,中國在單兵輕武器方面同樣可圈可點,包括自成體系的35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5.8毫米槍族和多型號火箭筒等。

再來說說印度。

印度陸軍號稱擁有數量世界第一的山地步兵。說實話,印度山地部隊的訓練水平還是比較高的,他們在克什米爾地區常年保持低強度作戰,一線主力部隊的很多官兵具備高原山地作戰經驗和能力。這一優勢不容小覷。

但它的整體兵員素質、訓練水平、裝備水平、補給能力、機動能力參差不齊,而且軍隊內部官兵間有着很深的矛盾,這些都對印軍的戰鬥力構成負面影響。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印度陸軍裝甲部隊以T-72坦克爲主,各項性能指標均不如96B型主戰坦克。印度陸軍也裝備有T-90S主戰坦克,但在2017年的"坦克兩項"國際競賽中,中國96B坦克的表現完虐印度的T-90S。印度裝備的T-72和T-90S主戰坦克與中國的96B主戰坦克都存在差距,更無法跟最新開發的15式輕型坦克進行比較。

據美國《防務新聞》此前報道稱,印度當局計劃採購一批輕型坦克,以在高原地區應對與中國潛在的衝突。然而在全球範圍內,除了中國的15式輕型坦克外,能夠供印度採購的產品不是上個世紀的老舊型號,就是仍然停留在圖紙狀態。例如美國五角大樓大力推動的輕型坦克項目,至少要等到2025年纔會服役。

火炮方面,印度陸軍以牽引式火炮爲主,包括FH-77B型155毫米火炮,D-30牽引式火炮(相當於我軍的122毫米榴彈炮),總體水平也低於中方炮兵水平。不過,印度陸軍裝備了從美國引進的M777超輕型榴彈炮,該榴彈炮專門爲山地作戰量身定做,可大幅增加印度山地部隊炮兵的反應能力和戰場火力,只是目前數量有限。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印度空軍呢,目前正在經歷最困難時期,等待退役的飛機比能夠列裝的新飛機還要多。印度空軍理論上編設有42個飛行中隊,目前卻只有28個可用。

總的來說,考慮到環境影響,高原作戰很難出現千軍萬馬的場面,更多是強調機動、快速反應能力,對人員、武器要求高,對後勤保障能力要求非常苛刻。

中國在這方面佔盡優勢。

印度媒體也看到了這一點,《印度快報》坦承:“如果想在冬季繼續駐守,在印中邊境地區部署的印軍部隊將面臨漫長的供應鏈難題。後勤方面的限制,可能將最終決定印方在拉達克長期部署的部隊規模”。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目前印軍的後勤物資由陸軍後方高級冬季倉庫提供,只能通過兩條公路輸送,運送時間長達18天左右。更糟糕的是,當降雪開始,陸上補給線就將中斷。

空中補給也是個難題,因爲溫度一旦降到一定程度後,飛機將無法滿載起飛。

除了物流供應,印軍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提供足夠的特殊防寒裝備。拉達克地區的冬季氣溫可能降到零下25攝氏度,一名印度軍官透露,目前印軍還沒有在拉達克地區建立半永久軍營的考慮。

印軍向中國歸還17頭犛牛 被印媒“腦補”成間諜

當地時間9月7日,印度東部軍區司令部官方發佈推特確認,印度出於“人道主義姿態”,當天向中國歸還13頭犛牛,以及4頭小牛。印度媒體竟借題發揮,“捕風捉影”地稱這些牛可能是“間諜”......

據“今日印度”網站9月8日報道,這些牛於8月31日越過所謂“實控線”,並被印軍扣留。印軍於9月7日將這些牛歸還。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印度東部軍區司令部發布的歸還犛牛現場圖 推特圖

面對印度軍方“捉牛”的舉動,“今日印度”在9月9日的一篇報道中煞有介事地寫道:“由於中印之間的信任‘透支’,印方有必要盡職調查這些動物,以確保它們是無辜的牲畜。這引發了外界的懷疑:這些犛牛是無辜的動物?或是如有些陰謀論認爲,這類過犯舉動遠非無害?難道這些犛牛身上有間諜設備嗎?”

文章捕風捉影地稱,印度軍方歸還這些犛牛,可能意味着軍方已經做過“盡職調查”,但動物用於間諜行動的新聞並不罕見。

文章舉例稱,挪威方面曾於去年4月,捕獲了一頭白鯨。這頭白鯨頭上戴着一條裝有電子設備的揹帶,用來接收信號。但目前,這頭白鯨的真實身份仍是一個謎團。

幾十年來,美國海軍一直使用一些訓練有素的海豚,通過裝備傳感器來探測水雷以及潛艇。冷戰時期,美國海軍通過訓練這些海豚來監視俄羅斯的艦艇。海獅也執行過類似的任務。除了海豚外,美國方面還曾利用過家貓,來竊取前蘇聯機構的錄音;訓練鯊魚,來攻擊水下的基礎設施。

伊朗方面曾在2007年稱,以色列利用松鼠來監視境內的鈾濃縮設施。西方勢力通過走私變色龍,來探測鈾設施。沙特方面也曾指責以色列通過派遣載有高性能攝像機的兀鷲,偵查沙特境內。

儘管世界軍事史上或許有使用動物進行間諜活動的先例,但“今日印度”的這一報道通篇都是猜測,並無任何證據。此外,印度官方也未對這些犛牛的身份發表評論。

印媒:中國在邊境部署近5萬士兵 及重型坦克和火炮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資料圖

據《今日印度》報道,印度政府高層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軍人在中印邊境中方一側進行練習,而在實際控制線(LAC)沿線的許多地方都能聽到中國軍隊的槍聲。

報道推測,中方似乎是要給部署在實控線附近的印度軍隊製造心理壓力。

印方消息人士稱,印度軍隊加強了在熱贊和熱欽山口附近“佔領陣地”的防禦,並警告中國軍隊,如果試圖破壞印度的防禦,將會“造成後果”。

印媒稱,在雙方旅級指揮官舉行的會談中,印方還談到了中國士兵在靠近印度陣地部署時攜帶“彎刀和長矛”的問題。消息人士稱,中國軍隊已經部署了近5萬名士兵以及重型坦克和火炮。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中印對峙前線解放軍士兵的照片(資料圖)

報道稱,中國和印度軍隊的指揮官星期三在楚舒勒東部會晤,並通過熱線電話交換信息,商討如何阻止邊境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消息人士稱,列城東部的局勢仍然“緊張”,大約有30-4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在熱贊山脊線的一個印度哨所附近堅守陣地。

針對9月7日印方在中印邊境鳴槍威脅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9月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9月7日,印軍非法越線進入中印邊境西段班公湖南岸神炮山地域。印軍在行動中悍然對前出交涉的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鳴槍威脅,中國邊防部隊被迫採取應對措施穩控現地局勢。印方行徑嚴重違反中印雙方有關協議協定,推高地區緊張局勢,極易造成誤解誤判,是嚴重的軍事挑釁行爲,性質非常惡劣。

中印外長髮表聯合新聞稿:兩國部隊儘快脫離接觸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我們要求印方立即停止危險行動,立即撤回越線人員,嚴格約束一線部隊,嚴肅查處鳴槍挑釁人員,確保不再發生類似事件。戰區部隊將堅決履行職責使命,堅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

覃肄靈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覃肄靈_NB1720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