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馬

衆所周知,因爲在資本市場被瘋狂追捧,特斯拉的市值已經遙遙領先於其他汽車企業,雖然市場不太認同特斯拉是單一的汽車企業,而更願意把其看作是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因爲在汽車製造之外,特斯拉的服務、軟件等方面的涉足也非常深,相應的營收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都是令人期待的。

有意思的是,雖然特斯拉的市值很高,但是在歐洲市場特斯拉銷售的並不好。特斯拉目前最主要的市場是美國和中國。而歐洲已經超越中國成爲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在第一市場的份額有限,對於目前市值第一的特斯拉來說,其實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特斯拉的成功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不僅僅中國的產業工人幫助特斯拉解決了產能問題,而且,特斯拉在中國的銷售和預售都不錯。

受益於中國政府對於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特斯拉及時地調整價格應對,恰好滿足了補貼的門檻,很巧妙地打出了一輪價格牌,再加上特斯拉本身在新能源車市場方面的技術優勢,也給其帶來了極強的市場競爭力。尤其是中國新能源車車企在應對特斯拉的時候,顯然還是有點束手無策。而背後的隱憂其實還是在技術儲備等方面的落後。

不過,在歐洲市場,特斯拉就沒有這麼好運了。雖然有疫情的影響,但在歐洲新能源車市場,還是呈現了一些新特點。今年歐洲市場電動車上牌數已達 230700 臺,同比增長 131%。

有媒體報道稱,在歐洲市場,特斯拉 7 月銷量暴跌 76%,單月總銷量僅爲 1050 臺。可以看出,用戶對於特斯拉並不買賬了。背後的緣由其實也是相當豐富的。原因之一是,加州弗雷蒙特工廠經歷了長期的停工,供貨上有點困難,產能或許僅能滿足美國市場,而中國超級工廠的製造力最終滿足的是中國市場的需求。

原因之二是歐洲的傳統汽車廠商正在發力新能源車市場,傳統車企經歷了“思想的陣痛”之後,終於開始持續發力新能源車市場,而它們其實對於汽車製造是更具有技術優勢的,只是在新電子應用等方面,還存在着短板。而很大程度上不是不能,而是不願意,不願意打破原有的汽車燃油系統理念,不接受新能源車理念而帶來的頑固思想和既得利益,但是當一種發展趨勢不可避免的時候,接納就是最好的挑戰和應對。

如今,在歐洲市場,標緻208、電動版Mini、名爵ZS、保時捷Tayan和斯柯達Citigo等車型都比較不錯。此外,7月份,歐洲市場電動車銷量第一是雷諾Zoe,同比暴增146%,共賣出去9280臺車。第二是現代 Kona,賣出4405臺,電動高爾夫和起亞e-Niro位居其後。

除了這些傳統的車企之後,奧迪也發佈了新款 e-tron GT,大衆的ID.3與ID.4(SUV)等車型都已經被排上日程,捷豹I-Pace的兄弟車型,以及保時捷的兩款新電動車都會在未來一兩年內陸續上市。可以說,歐洲車企正在加速向新能源車市場轉型。這恰恰是特斯拉的競爭對手,而且這些車企在汽車本身的領域根植多年,擁有更多的汽車製造經驗。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傳統汽車企業的新能源車價格更“靠譜”,媒體分析稱,“電動車需求的暴增與低價車型扎堆上市息息相關。”同時,歐洲各國政府也都給予了一定的補償。比如,法國最高補貼12000歐元,德國補貼超過9000歐元。由於政府的補貼也刺激傳統車企做出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曾經的全球第一車企豐田也加大了對新能源車的發展力度,其混動車型(包括微混車型)開始銷量大漲,今年 7 月份同比增幅高達 89%。而插電混動車型7月的銷量同比更是暴增365%。可以說,未來在一定時期內,特斯拉在歐洲市場的走向究竟如何,對於其股價以及發展趨勢都是有影響的,隨着特斯拉在德國啓動建造超級工廠,或許產能本地化之後,在價格上會有一些調整,而傳統車企真正想在全球市場和特斯拉抗衡的話,在新能源車技術方面,還需要有更多的突破纔可以。#高爾夫#MINI#I-PACE收藏

不過,在歐洲市場,特斯拉就沒有這麼好運了。雖然有疫情的影響,但在歐洲新能源車市場,還是呈現了一些新特點。今年歐洲市場電動車上牌數已達 230700 臺,同比增長 131%。

有媒體報道稱,在歐洲市場,特斯拉 7 月銷量暴跌 76%,單月總銷量僅爲 1050 臺。可以看出,用戶對於特斯拉並不買賬了。背後的緣由其實也是相當豐富的。原因之一是,加州弗雷蒙特工廠經歷了長期的停工,供貨上有點困難,產能或許僅能滿足美國市場,而中國超級工廠的製造力最終滿足的是中國市場的需求。

原因之二是歐洲的傳統汽車廠商正在發力新能源車市場,傳統車企經歷了“思想的陣痛”之後,終於開始持續發力新能源車市場,而它們其實對於汽車製造是更具有技術優勢的,只是在新電子應用等方面,還存在着短板。而很大程度上不是不能,而是不願意,不願意打破原有的汽車燃油系統理念,不接受新能源車理念而帶來的頑固思想和既得利益,但是當一種發展趨勢不可避免的時候,接納就是最好的挑戰和應對。

如今,在歐洲市場,標緻208、電動版Mini、名爵ZS、保時捷Tayan和斯柯達Citigo等車型都比較不錯。此外,7月份,歐洲市場電動車銷量第一是雷諾Zoe,同比暴增146%,共賣出去9280臺車。第二是現代 Kona,賣出4405臺,電動高爾夫和起亞e-Niro位居其後。

除了這些傳統的車企之後,奧迪也發佈了新款 e-tron GT,大衆的ID.3與ID.4(SUV)等車型都已經被排上日程,捷豹I-Pace的兄弟車型,以及保時捷的兩款新電動車都會在未來一兩年內陸續上市。可以說,歐洲車企正在加速向新能源車市場轉型。這恰恰是特斯拉的競爭對手,而且這些車企在汽車本身的領域根植多年,擁有更多的汽車製造經驗。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傳統汽車企業的新能源車價格更“靠譜”,媒體分析稱,“電動車需求的暴增與低價車型扎堆上市息息相關。”同時,歐洲各國政府也都給予了一定的補償。比如,法國最高補貼12000歐元,德國補貼超過9000歐元。由於政府的補貼也刺激傳統車企做出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曾經的全球第一車企豐田也加大了對新能源車的發展力度,其混動車型(包括微混車型)開始銷量大漲,今年 7 月份同比增幅高達 89%。而插電混動車型7月的銷量同比更是暴增365%。可以說,未來在一定時期內,特斯拉在歐洲市場的走向究竟如何,對於其股價以及發展趨勢都是有影響的,隨着特斯拉在德國啓動建造超級工廠,或許產能本地化之後,在價格上會有一些調整,而傳統車企真正想在全球市場和特斯拉抗衡的話,在新能源車技術方面,還需要有更多的突破纔可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