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內木質迴廊蜿蜒曲折,成爲村民遛彎休閒好去處。記者 唐建 攝

早飯過後帶小孫子到公園裏玩沙、賞景,晚飯後有時間和老姐妹一起跳舞、遛彎,偶爾穿上豔麗的服裝拍照“打卡”……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位於副中心南部的永樂店鎮老槐莊村,在歷時半年後,將泛着臭味的垃圾坑打造成一座食用菌主題公園,這裏不僅有舞臺、足球場、兒童沙坑,還有關於該鎮特色蘑菇的簡介。公園的建成,極大豐富了村民的休閒娛樂生活,爲下一步村內發展採摘、民宿等產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玩沙子嘍,帶上你的小汽車,奶奶蹬三輪去。”近日上午9點,收拾完家務的朱會芹,帶着小孫子,來到了村裏剛剛修建好的公園。公園大門口有幾朵巨型的卡通蘑菇模型,左邊大門上掛着“老槐莊村大錢坑食用菌主題公園”的招牌。走進公園,讓人眼前一亮,蜿蜒曲折的木質迴廊,廊下流水潺潺,朵朵蓮蓬中零星盛開着幾朵潔白的荷花。遠處綠地,有涼亭,有兒童沙坑,有足球場,還有供村民跳舞唱歌秀才藝的小舞臺。公園的修建,也改變了村民們的文化生活,“以前帶着孩子沒地兒可去,村口有一個小公園,但因爲離大馬路特別近,很少去。這個食用菌主題公園不一樣,就在村裏邊,還有小孩喜歡的沙坑,特別適合孩子玩耍。”朱會芹說,現在她每天都會帶着小孫子過來玩,有時候孩子玩着沙子,她就坐在一旁看花、賞景,“公園裏花特別多,五顏六色的,看得人心情都好了。”

“聽村裏老人們說,70年代的舊村村址裏曾經有一個大坑,叫‘大錢坑’,有聚福、聚財之意。”老槐莊村黨支部書記馬鳳強告訴記者,“遷到現在這個新址後,也有一個大坑,但這個大坑卻成了垃圾坑、臭水坑。”2019年,老槐莊村在謀劃美麗鄉村建設和產業振興工作時,村兩委班子一致決定將垃圾坑改造,建設成老槐莊村人人嚮往的地標性公園,取名“大錢坑”。

爲了節省資金,村裏沒有聘請專業設計公司,而是村民們集思廣益,共同設計心目中寓意着聚財納福的“大錢坑”。通過清理垃圾、回填土、鋪設防水材料、種植荷花等一系列操作,垃圾坑成功變身人工湖。在長達6個月的施工期間,湖上架起了木橋、涼亭,空地上建起了舞臺、廣場、足球場、兒童娛樂設施。

“咱們村的食用菌產業不能扔,還得重點打造。”馬鳳強說,“公園緊挨着採摘大棚,咱們可以把二者連接起來,遊客來採摘,還能逛公園,一舉兩得。”在公園建設中,村裏融入了“食用菌主題”,除了各類蘑菇簡介外,還將提示牌、垃圾桶等都設計成了蘑菇形狀。大片的草地以及遠處的樹林,讓公園錯落有致,綠意盎然。佔地27畝的公園,綠化面積達到80%以上,種植花卉10餘種,成了村民家門口的“大氧吧”,孩子們不僅有了一片綠色健康的遊樂場所,還能邊玩邊學食用菌知識。

據瞭解,永樂店鎮食用菌產業起步於2004年,產業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全鎮食用菌種植種類包括香菇、平菇、金針菇、杏鮑菇、白靈菇、毛木耳、雞腿菇、豬肚菇、長根菇、大球蓋菇、靈芝、雙孢菇、秀珍菇等數十個品種。作爲鎮裏的食用菌專業村,老槐莊村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及村內產業規劃中,不斷完善產業鏈,致力於打造集喫、逛、玩、摘、宿、購等於一體的多元觀光旅遊產業。

食用菌主題公園的建成,爲老槐莊村民文化娛樂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鄰村的村民也慕名前來,傍晚時分公園內熱鬧非凡。“我們想以食用菌主題公園爲中心,帶動食用菌基地、老槐莊村農家院、體驗農莊、民宿、餐飲等多個行業的發展。”馬鳳強說,食用菌主題公園建成後,與村口公園、文化站、村內綠化、食用菌主題民宿、食用菌主題餐廳、食用菌主題文化展覽館、食用菌產業形成鏈式結構,有利於打造產業和觀光旅遊一體化發展格局。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我區多個村莊開啓“創意之路”,紛紛將產業轉型、發展規劃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永樂店鎮德仁務前街村通過與藝術家攜手,把一處閒置的民宅改造成富有藝術色彩的“核桃小院”,實現了鄉野屋舍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同時爲村內吸引了大量藝術家,無形中提升了村民的藝術素養;西集鎮車屯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摸索出了一條村社共建與集體經濟發展雙贏的新路徑。

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產業項目是支撐,要想實現“富上加富”,還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觀光旅遊業以及新興產業,推動美麗鄉村從環境美邁向產業美。

記者:田兆玉

編輯:趙琪

責任編輯:李豔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