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曼等乡瓦窑村,有这样一支工作队,他们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抓党建、促脱贫、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开创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曼等扶贫”模式,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

如今的瓦窑村,家家有产业,一幅幸福美满的山村画卷展现在大家眼前。

夏秋时节的瓦窑村遍山皆绿,戴着红穗的玉米颗粒饱满,挂满枝头的核桃随风摇曳,村内鸡猪牛羊满圈,处处呈现出丰收的景象。曾几何时,瓦窑村是景东县有名的贫困村之一,受自然条件、产业单一、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大多数群众致富无门,生活在贫困线下。

2013年,瓦窑村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村。2015年,云南省司法厅对瓦窑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并于2016年初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

帮扶工作队经过走访调研,找到了制约群众脱贫的症结所在。工作队立刻形成共识,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

本着“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思路,工作队建立起了“机关联系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联系贫困群众;机关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的党建扶贫框架,引领带动瓦窑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

工作中,他们以1个党总支为据点,5个责任人为抓手,13个党群联络员为桥梁,串联起各党支部党员和群众,打造出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的队伍,助推瓦窑村脱贫致富。云南省司法厅还在村内开展了“教育扶志”“卫生评比”帮扶项目,提高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同时,瓦窑村加强对普通党员的种养殖技术指导,充分体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瓦窑村的产业发展。

今年47岁的刘会铭是瓦窑村元丰小组党支部书记,经过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历练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现在的他不仅是优秀的支部书记,还是一名致富能手。他说:“如今,我们的身体素质、精神状态都有所提高,党员都是统一行动,打扫卫生、修路、发展产业都能团结起来了。”

如今,瓦窑村的贫困发生率从建档立卡时的25.4%下降至0.35%。这个大山深处的美丽小村庄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大步迈进。

文章来源丨云南司法行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