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梅 王磊

儿童也存在咽喉反流性疾病吗?答案是肯定的。由于发育不完全,食道括约肌力量差,容易发生反流,尤其是婴幼儿。对6月龄以下的婴儿,多发生功能性的胃食管反流,以溢乳为主要表现,多在餐后发生,但不影响生长发育,随着年龄增长而减轻,无需治疗。

除了功能性的、生理性的胃食管反流(GER),儿童确也存在较高比率的病理性的咽喉反流(LPR),与胃食管反流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由于儿童咽喉反流症状表现的多样性及客观检查的局限,目前尚无指南性文件进行有关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对于儿童咽喉反流的认识更是因检查手段的限制,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对儿童呼吸消化道疾病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医生发现儿童吞咽困难、哮喘、睡眠呼吸暂停及鼻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常见病与LPRD密切相关。

婴幼儿LPR以呼吸暂停、喉鸣、间歇性紫绀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生率高达88%,进食困难、生长受限、频繁呕吐为次要表现,发生率达80%,而有咳嗽、哮喘、清嗓症状的也达72%。较大儿童可出现烧心、易疲劳等与成人类似的表现;此外,还可以出现耳痛、鼻后滴流、声音嘶哑、睡眠障碍、异物感、反复肺炎,部分患儿可有低热、口臭、习惯性便秘等。各年龄组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发音困难、呃逆、吞咽困难、异物感较为普遍,多数具有病史较长,反复发作的特点。

儿童咽喉反流性疾病怎么治疗?

1、儿童LPR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发生。

2、在儿童尤其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不论病情轻重,注意养成适当的生活习惯,是减少复发,保证疗效的前提。

3、对于症状较轻、无器质性病变的患儿可采用生活方式调整疗法,多数患儿疗效满意。

4、经过多种体位的对比研究,婴幼儿最佳体位是俯卧位。这种体位能够减少反流,促进胃排空,减少能量消耗,减少反流的吸入,对呼吸系统疾病有较好的作用。但俯卧位需注意小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对轻度患儿不推荐。

5、婴幼儿哭闹及其他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和行为,都可能加重反流,应尽量避免。年长儿保持头高脚低(床头抬高10-15cm)位睡眠,对减少反流有益。

6、提倡少食多餐,减小胃容量,睡前2-3小时禁食。较大患儿避免食用高脂肪、高酸性的食物,避免酸性饮料(如橘子汁、番茄汁等)及刺激性强的饮料(咖啡、含乙醇饮料、辛辣饮料)。

7、青少年避免饮酒和抽烟。肥胖者适当控制体重。

8、对反复发作的需采用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包括制酸和抗酸剂,黏膜保护剂和促动力药。各种药物的应用需根据年龄及症状表现,选择适宜的药物。常用药物奥美拉唑,每日0.5-0.8mg/kg,早餐前半小时服用;兰索拉唑每日0.5-1mg/kg,顿服。常用的胃肠动力药物有多盘李彤,每次0.2-0.38mg/kg,每日3次,饭前15-30min服用,6个月以下婴儿慎用。

目前,对儿童咽喉反流的认识尚存在诸多不足,但儿童LPR患病率高,有必要加深对儿童LPR认识,开阔诊疗思路,提高诊治效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