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梅 王磊

兒童也存在咽喉反流性疾病嗎?答案是肯定的。由於發育不完全,食道括約肌力量差,容易發生反流,尤其是嬰幼兒。對6月齡以下的嬰兒,多發生功能性的胃食管反流,以溢乳爲主要表現,多在餐後發生,但不影響生長發育,隨着年齡增長而減輕,無需治療。

除了功能性的、生理性的胃食管反流(GER),兒童確也存在較高比率的病理性的咽喉反流(LPR),與胃食管反流既緊密聯繫,又相對獨立。由於兒童咽喉反流症狀表現的多樣性及客觀檢查的侷限,目前尚無指南性文件進行有關的臨牀診斷與治療,對於兒童咽喉反流的認識更是因檢查手段的限制,存在諸多問題。但隨着對兒童呼吸消化道疾病的研究深入,越來越多的醫生髮現兒童吞嚥困難、哮喘、睡眠呼吸暫停及鼻炎、鼻竇炎、中耳炎等常見病與LPRD密切相關。

嬰幼兒LPR以呼吸暫停、喉鳴、間歇性紫紺爲主要臨牀表現,發生率高達88%,進食困難、生長受限、頻繁嘔吐爲次要表現,發生率達80%,而有咳嗽、哮喘、清嗓症狀的也達72%。較大兒童可出現燒心、易疲勞等與成人類似的表現;此外,還可以出現耳痛、鼻後滴流、聲音嘶啞、睡眠障礙、異物感、反覆肺炎,部分患兒可有低熱、口臭、習慣性便祕等。各年齡組間沒有絕對的界限,發音困難、呃逆、吞嚥困難、異物感較爲普遍,多數具有病史較長,反覆發作的特點。

兒童咽喉反流性疾病怎麼治療?

1、兒童LPR的治療目的是緩解症狀,預防併發症發生。

2、在兒童尤其強調生活方式的調整,不論病情輕重,注意養成適當的生活習慣,是減少復發,保證療效的前提。

3、對於症狀較輕、無器質性病變的患兒可採用生活方式調整療法,多數患兒療效滿意。

4、經過多種體位的對比研究,嬰幼兒最佳體位是俯臥位。這種體位能夠減少反流,促進胃排空,減少能量消耗,減少反流的吸入,對呼吸系統疾病有較好的作用。但俯臥位需注意小嬰兒猝死綜合徵的發生,因此對輕度患兒不推薦。

5、嬰幼兒哭鬧及其他增加腹部壓力的動作和行爲,都可能加重反流,應儘量避免。年長兒保持頭高腳低(牀頭抬高10-15cm)位睡眠,對減少反流有益。

6、提倡少食多餐,減小胃容量,睡前2-3小時禁食。較大患兒避免食用高脂肪、高酸性的食物,避免酸性飲料(如橘子汁、番茄汁等)及刺激性強的飲料(咖啡、含乙醇飲料、辛辣飲料)。

7、青少年避免飲酒和抽菸。肥胖者適當控制體重。

8、對反覆發作的需採用藥物療法。

藥物治療包括制酸和抗酸劑,黏膜保護劑和促動力藥。各種藥物的應用需根據年齡及症狀表現,選擇適宜的藥物。常用藥物奧美拉唑,每日0.5-0.8mg/kg,早餐前半小時服用;蘭索拉唑每日0.5-1mg/kg,頓服。常用的胃腸動力藥物有多盤李彤,每次0.2-0.38mg/kg,每日3次,飯前15-30min服用,6個月以下嬰兒慎用。

目前,對兒童咽喉反流的認識尚存在諸多不足,但兒童LPR患病率高,有必要加深對兒童LPR認識,開闊診療思路,提高診治效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