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关系,原本应该开年大赚的影视行业却遭遇了滑铁卢。尤其是院线行业,各大春节档电影炒得沸沸扬扬,没想到遇到了这么一出,损失惨重!

前不久B站投资欢喜传媒的消息也是上了热搜!大家没想到在这样的关头,还有人敢投影视公司。

或许,是因为我们终于熬过了第一阶段的“战疫”,再加上政策的开放,今年8月全国影院陆续恢复营业,为这个行业的再次崛起带来了一点希望。

在股票上,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影视类的个股冲击是非常明显的。但随着八月份影院的逐步放开以及新片的放映,影视市场正在慢慢恢复中,虽然大部分都是拿老片出来试试水,但票房均突破了亿元。

其中新片《八佰》的票房已突破25亿元,这部票房与口碑双收的佳作也给影视行业复苏开了个好头。随着十一长假将近,一些大片将陆续上映,其后期的复苏力度值得期待的,整个板块也将迎来反转的时间点。

目前一些龙头类的上市公司,比如电影制作的龙头光线传媒、华谊兄弟,电视剧的制作龙头华策影视,以及大片引进制作还有影院的龙头中国电影都值得我们期待。

毕竟这个行业在经过了前期压制后,近期有走强的迹象,而后期随着整个行业的复苏,业绩也将迎来拐点,股价往往会提前反映。

尽管如此,对投资者们来说影视行业并不适合长久的伏击战,主要是影视行业商业模式还不完善,业绩波动比较大、项目资金回收周期长、工业化水平极低、讲圈子、类作坊、商业契约精神不够完善。”

大部分股民对影视股也都是炒波段的形式炒炒爆款罢了,比如《战狼》的时候炒北京文化,过后立马就撤了。

毕竟影视行业红利期已过,已经不再是3、4年前疯狂撒钱的景象。2014年6月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60%股权,后更名为阿里影业。同年11月,华谊兄弟发布定增公告,腾讯和阿里巴巴同时参股成为股东;各路神仙争相在影视行业下注,影视公司一时间成为了最热门的资本追逐对象。

而这一切还得归功于中国电影市场和网生内容的崛起,201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高达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2015年电影市场再次以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

看到这些数据难免让人眼红,投资者们脑子一热就跟进去了,但期望越高结果往往越让人唏嘘。例如高喊做“超级IP剧”的华策影视在2017年时拿出的开年大戏《孤芳不自赏》评分只有3.1分,观众骂声一片,柠萌影业和腾讯影业共同出品的《择天记》在湖南卫视收视率也只徘徊在1%左右。

其实不论是影视行业,还是其他都得跟着时代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现今,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再是只靠流量明星就能撑起的那片天,越来越多观众更注重质量!

因此可以看到口碑的力量越来越大,更多有实力的演员、作品被大家看到,这无疑是一个民族的进步。而投资者们得多考虑群众的因素,毕竟影视行业里,买单的是观众!

本文由BOSS说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平台、渠道,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