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的人們,對於遊戲的看法是有着很大的偏激的,在如今的網絡上,封禁遊戲的口號隔三差五就會不斷傳出,沉迷遊戲的現象時常發生,一度讓人對於遊戲畏之如虎,尤其是有了孩子們的家長。

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遊戲就被扣上了“電子海洛因”的稱號,很多人都認同這個觀點,甚至是宣揚這個觀點,但如今遊戲文化飛速發展,可想而知,這個觀點並沒有對大衆接受。

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爲什麼遊戲並沒有和“三害”齊名?

80年代90年代

那個時候的社會有多麼的亂,我覺得經歷過的人應該都懂,走到街上,一個又一個的黑大哥帶着自己的手下爲所以爲,街頭打架的現象時常發生,而想要見證那個年代的混亂,推薦你去看一個電視劇。

孫紅雷的《征服》,而孫紅雷扮演的劉華強就是當時的黑老大,其原型是參考石家莊的老大張寶林,而在劇中你能夠看到的一切行爲,你都可以將其往惡劣十倍上去想,而那就是當時的社會環境。

不學無術的混混比比皆是,更別提《古惑仔》的火熱了,讓無數人都有了想要成爲黑大哥的想法,當然了,真正的大哥你是看不到,能混到那個份上的大佬也不屑於做一些低端的事情,別的不提,假如你真的混了,跟上烏鴉這樣的老大,一頓飽飯你都喫不上。

但是街頭上不學無術的混混數量多如牛毛,直到如今的今天,街上的社會小青年數量依然也不少,眼定於天,而我扯這一段的目的是什麼?

當年的混混都在做什麼事情?街頭鬥毆,打劫,看到好看的小姑娘就去調戲,甚至有些人逼良爲娼,助紂爲虐,這種現象時常發生。

如今的混混在做什麼事情?欺男霸女的現象有,但很少見,絕大多數人的目標就是去網吧裏面,打打遊戲,大部分消費基本上基本上都是用來上網了。

由此可見,遊戲的存在,對於社會上犯罪現象

起到了多麼大的幫助,甚至相應的網管職位,來爲不少人提供了一份工作,從某種意義上將其拉回正途。

不可否認,社會治安的變好,這裏面有很大一部分嚴打的功勞,但是如果沒有遊戲分流,嚴打恐怕波及的人羣會更廣,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到時候家家都有勞改犯,人人無緣公務員。

把無數精力旺盛的年輕人從歌舞廳拉到了遊戲室,把有組織的夜總會械鬥變成了無預謀的街機廳羣毆,遊戲的影響力早就超過了他們,而且在挽救無業遊民,維繫社會治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

比起這些貢獻上而言,如今面臨的遊戲成癮的問題,甚至是沉迷遊戲的問題,這些現象的發生根本甚至壓根就不再遊戲身上,而是教育問題上面。

所以遊戲何德何能能夠與“三害”齊名?

如果有希望,我希望遊戲可以讓所有人都爲之沉迷,因爲如果你真的專研遊戲的話,你會學習到非常多豐富的知識,但絕大多數人都僅限於玩玩這個階段。

如果所有人沉迷遊戲,再也不會因爲“黃”而有人逼良爲娼,不會有人因爲“賭”而傾家蕩產,不會有人因爲“毒”丟到性命,忍辱負重。

比如和三害齊名,倒不如說遊戲是三害的死敵!

那麼各位小夥伴們,你們對這個話題都是怎麼看的呢?不妨下方留言評論,我是小黃象,喜歡的話還請點個關注支持一下,咱們下篇文章再見,拜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