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沒被授銜的兵團司令,手下三個副司令2上將1中將

他,成功策劃了被中央軍委高度讚譽爲"模範兵暴第一聲"的大冶兵暴;

他,指揮了塔山阻擊戰、隆化戰鬥等我軍戰史上著名的戰例;

他,是我軍十六個兵團司令之一,也是東北野戰軍最早成立的兩個兵團的司令員之一,按照1955年的授軍銜標準,論資歷應是大將,而在授軍銜名單裏卻沒有他;

他就是我軍著名的“無銜將軍”程子華。

程子華,原名程世傑,1905年6月出生在山西省解縣一個貧民家庭,他本姓蘇,因小時候過繼給姨母家,才改姓程。

程子華高小畢業後考入官費的太原國民師範學校。在太原國民師範期間,他積極參加學生運動,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隨着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1926年12月受山西省委派遣,程子華等三人投考黃埔軍校武漢分校。

雖然在武漢分校學習只有半年的時間,但他在黨組織的培養下,從政治、軍事到思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931年初,程子華到中央蘇區,後參加寧都暴動部隊的改編工作,歷任紅五軍團四十師師長、四十一師師長兼政委等職,參加了第二到第五次反“圍剿”鬥爭。

在反“圍剿”鬥爭中,程子華英勇善戰,指揮有方,屢建戰功。

1934年6月,根據工作需要,中央派遣程子華到鄂豫皖根據地工作,擔任紅二十五軍軍長。

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時只有兩千九百多人,到達陝北擴大到三千四百多人,留在陝南的紅七十四師,也發展到近二千人,成爲四支主力紅軍長征唯一人數沒有減少反而增加的部隊。

他的這一功績,是紅二十五軍許多老同志一致公認的。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程子華到晉察冀邊區主持工作,身兼數職獨當一面,大大鞏固和擴大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948年9月起,程子華以大兵團作戰的氣魄和軍事指揮藝術,參與了人民解放戰爭的戰略決戰。

他率冀察熱遼部隊八、九、十一縱隊和三個獨立師攻佔了綏中、興城,切斷了敵人聯結東北和華北的大動脈—北寧線。

這一行動,實現了關於“關門打狗”的戰略方針,拉開了遼瀋戰役的帷幕。

隨後,程子華擔任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二前線指揮所改編的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率所部進行了著名的塔山阻擊戰。

奪取遼瀋戰役的勝利,關鍵在於能否拿下錦州,而塔山阻擊戰關係我軍攻克錦州的成敗。

程子華率四縱、十一縱等部面對具有先進技術裝備和優勢兵力的敵人,在塔山地區浴血奮戰六晝夜,寸土未失,完成了阻擊任務,在保障我軍攻佔錦州,以致配合整個遼瀋戰役的勝利都起了重要作用。

程子華以卓越的軍事才能指揮了取得塔山阻擊戰的勝利,同時也使塔山阻擊戰成爲我軍戰史上最著名的戰例之一。

1949年4月,在“向全國進軍”的號角下,程子華率由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改編而成的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閉沿平漢鐵路南下,在南下途中,解決了安陽、新鄉等地華北殘敵,並解放了襄陽、樊城等地。

同時,在率部渡江後,積極配合兄弟部隊作戰,取得衡保戰役勝利,解放了湖南全境。

與此同時,從1948年底到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先後共組建了十六個兵閉,在十六個兵團首任司令員中,建國後有一位被授予元帥,三位被授予大將,十一位被授予上將,程子華是唯一沒有授銜的兵團司令員,因爲那時他已離開了軍隊。

程子華雖然錯過了授銜,但是他手下的三個副司令中出了2個上將、1箇中將。

第一副司令員李天佑

李天佑,廣西臨桂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了百色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師師長、紅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第十團團長、第四師師長。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團長、副旅長、代旅長。1939年赴蘇聯學習軍事。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三十八軍軍長,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

新中國成立後,任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廣州軍區第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第二副司令員彭明治

彭明治,湖南省常寧縣人,早年在黃埔軍校軍士教導隊學習,並於1925年入黨。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排長,參加了南昌起義,三河壩戰鬥負傷後,與黨組織失去聯繫。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直屬隊排長、連長,教導隊隊長,第十九團、二十團副團長,第二十六團代理團長,紅一軍團第一師三團參謀長、代團長,紅一師參謀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五團參謀長、團長,蘇魯豫支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三師七旅旅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三師七旅旅長、第四野戰軍十三兵團第二副司令員。

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任中國駐波蘭大使、河北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第十三軍團第三副司令員黃永勝

黃永勝,湖北咸陽人,參加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

土地革命時期,在中國工農紅軍中任排長、連長、副團長、團長,從1932年起,任紅31師、紅66師、紅2師師長。

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團長、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冀遼熱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司令員、第四十五軍軍長、第十三兵團第三副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第十三兵團司令員、第十五兵團司令員兼廣西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