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日名將,因一首歌紅遍大江南北,死後被僧人祕密守護9年

1937年"七七事變"期間,上海一家洋行有一個叫麥新的23歲小職員創作的《大刀進行曲》,在八年抗戰時唱遍大江南北,多少次彈盡糧絕之際,多少個英雄好漢子弟兵們,就是唱着這首歌,衝向日本鬼子。歌詞中傳唱的就是抗日名將趙登禹的英雄事蹟。

趙登禹是爲數不多的同時受到國共兩黨共同尊崇的抗戰名將,南京國民政府追贈趙登禹爲陸軍上將,毛主席則高度評價趙登禹"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趙登禹,1898年出生于山東菏澤,自幼報國心切,因家中貧窮,只讀私墊兩年就拜師習武,刻苦練功,武藝超羣。

1914年,年僅16歲的趙登禹奔赴潼關投馮玉祥部,先後任馮玉樣的衛兵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

在一次與馮將軍摔跤角力中,趙登禹把對方摔倒三次。

排長責怪他不該這麼認真,他卻說:“不摔倒,怎麼定輸贏?”

馮玉祥不僅沒有責怪,還把他收爲隨身衛兵。

1918年,馮玉祥駐防湖南常德,境內有一座常德山,趙登禹在一次執行任務時,需要翻過這座山,早就聽說山中有老虎傷人,他還是隻身前往,空拳擊虎,老虎奄奄一息。馮玉祥知悉後拍下照片:只見一魁壯軍人騎於虎背。左手抓住虎頭石拳髙舉,作打虎狀。

馮玉祥將照片登報後保留了下來,直至1937年7月28日趙登禹抗日殉國,他悲痛之極,取照片寫下“民國7年的打虎將軍”,署名馮玉祥。

趙登禹16歲參軍,39歲爲國捐軀,度過了23年戎馬生涯,其中,長城抗戰中的喜峯口之役,是他的成名之戰。

1933年3月9日,日軍侵犯長城喜峯口,並已佔領了喜峯口的兩側高地。趙登禹時任喜峯口前敵總指揮,率109旅奮力抵抗,激戰兩晝夜,長城垛口失而復得20餘次,屍者枕藉。

趙登禹腿部受傷,不下火線,仍掛杖率士兵夜襲敵營。他說:“肢體受傷是小紀念,戰死沙場纔算是大紀念。

是夜,寒氣襲人,天空飄着雪花,趙登禹率部隊攀懸崖,越峭壁,翻摩天嶺,繞至敵後炮兵陣地和宿營地。

他一聲令下,猶如神兵天將,將士們揮動大刀,投擲手榴彈,向敵陣地和宿營地衝去。

頓時殺聲震天,血肉橫飛,敵人暈頭轉向,鬼哭狼嚎,在睡夢中就屍肉橫飛,做了刀下鬼。

這一仗把野戰營之敵砍殺殆盡,繳獲大批槍械糧草、大炮裝甲車等。趙登禹又率部多次向敵出擊,共殲敵5000餘人,以致日軍不敢對喜峯口再進攻。

我軍取得喜峯口大捷,這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連日本國內新聞也不得不承認,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皇軍的軍威,被二十九軍的大刀、古老的武器在“喜峯口一戰掃地”。

國人羣情振奮,揚眉吐氣。作曲家麥新譜寫了《大刀進行曲》,一時唱遍了大江南北。

國民政府向趙登禹頒發了“青天白日勳章”。109旅編爲132師,趙登禹晉升爲該師師長。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軍部加速向華北派兵。7月25日,日軍開始對駐防平津的二十九軍大舉進攻。面對不可避免的大戰,原來還存在和談幻想的宋哲元不得不決心奮起抵抗。

7月28日,日軍調集重兵並動用30多架飛機再次向南苑陣地發起猛攻,由於敵我力量相差懸殊,我方傷亡較大,日軍從東、西兩側攻入南苑,雙方陷入肉搏戰。

此時,趙登禹臨危不懼,親自率衛士30餘人,指揮衛隊旅和軍訓團學生隊與日軍進行激烈的廝殺。

這時,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要趙登禹指揮部隊後撤到大紅門一帶。

日軍窺出趙登禹準備退到大紅門的意圖,搶先一步在南苑到大紅門的公路兩側架起了機槍,以火力封鎖道路。

趙登禹乘坐的車子行到大紅門附近時被炸燬,趙登禹身受重傷,警衛勸其立即撤退到安全地方,趙登禹不肯,反而帶領部隊向日軍反擊。

這時,一枚炸彈飛來,趙登禹不幸被命中,停止了呼吸,年僅39歲。

趙登禹將軍殉國後,起初由北平紅十字會草草掩埋,後來龍泉寺的僧人將趙登禹將軍的遺體取出,一直祕密守護9年。

僧人們怕棺木朽腐,每年都爲棺材上漆,那棺木一直保持着乾淨鋥亮。

9年後,即1946年7月28日,由李宗仁、孫連仲將軍代表國民政府,在北平中山公園爲趙登禹將軍舉行隆重國葬,29日,將軍靈柩由龍泉寺起靈,護送至盧溝橋西道鐵路橋橋側的山坡上安葬。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對趙登禹將軍爲國捐軀的英勇壯舉作了表彰,確認其爲抗日烈士。

1952年6月,主席親自簽署了趙登禹的烈士證書,這是他爲國民黨抗戰陣亡將士簽發的爲數極少的烈士證書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