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明珠和李光地,有一個共同政敵,那就是索額圖。

他們始終緊盯索額圖:

對他的一舉一動,明察秋毫;

對他的狼子野心,洞若觀火!

所以通過一個不起眼的窩窩頭,他們便抽絲剝繭,精準分析出了索額圖的篡權陰謀。

一、李光地是索額圖的政敵。

公元1696年,康熙第二次遠征葛爾丹,特意將死囚李光地帶上,就是怕老奸巨猾的索額圖,趁着自己出徵的時候,尋機將李光地處死。

李光地:索相放心,在我心中,您老我永遠的恩師......
李光地:哼!恩師歸恩師,皇上歸皇上,孰輕孰重,我可分得清呀。

二、明珠也是索額圖的政敵。

六年之後,康熙第三次遠征葛爾丹,又如法炮製,這一次又將死囚明珠帶上,就是怕老奸巨猾的索額圖,趁着自己出徵的時候,尋機將明珠處死。

明珠:索相,你心裏想的啥,我可清楚着呢,你可不要輕舉妄動喲!

三、康熙對索額圖防範甚嚴,但投鼠忌器,急切不得下手。

索額圖的親侄女赫舍里氏是康熙的結髮妻子,因此,索額圖也算得上是的“國丈”了。

不僅如此,索額圖的父親索尼,是康熙初年“顧命四大臣”之首。

而且,索額圖在剷除鰲拜,平定三藩之亂中,衝鋒陷陣,屢立戰功。

再者,索額圖長期擔任議政大臣等要職,門生故吏衆多,羽翼豐滿,一時難以撼動。

另外,康熙已將赫舍里氏皇后的所生的嫡子胤礽,立爲太子,因此,處置索額圖的問題,使得康熙左右爲難,投鼠忌器!

所以,儘管大臣高士奇早就彈劾索額圖,歷數他的罪行,但康熙始終難以下定決心,只是進行了冷處理。

索額圖:皇上,真是國之大幸呀,太子可真是一枚好學求進的好青年呀……

四、李光地與明珠也有矛盾,但康熙刻意保護他們兩個,用以制衡索額圖。

李光地在彈劾明珠的時候,雖然證據確鑿,但康熙還是刀下留人,放了明珠一馬。

爲的就是要利用明珠,來限制和抗衡索額圖日益壯大的私人勢力。

康熙雖然暫時沒有處置索額圖,但是一直對其進行暗中防範。

他刻意扶植明珠,就是用其來遏制索額圖的日益膨脹的政治野心。

李光地彈劾明珠

五、明珠與索額圖兩大“權臣”是明爭暗鬥,“針尖對麥芒”。

因此兩人雖說不上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但絕對是相互之間“知己知彼、明察秋毫”。

所以明珠他通過一個“窩窩頭”,抽絲剝繭,便分析出了留守京城的索額圖的“狼子野心”!

康熙在征討葛爾丹的途中,自己的糧草補給基地被人偷襲,糧草全部被焚燒,軍糧難以爲繼,連康熙也開始降低食物供應標準了。

這時候,康熙還想着明珠呢,他派李光地給明珠送過去一個“窩窩頭”喫。

這裏邊有兩個意思:

一是,我康熙再捱餓,也沒有忘記你這個明珠呀,看我對你還夠意思吧?咱們君臣什麼時候都是患難與共呀!

二是,現在我大清軍隊即將斷糧,進退兩難,處境危急,你幫我分析分析,出出主意呀?

好一個明珠,他只是喫了幾口窩窩頭,便斬釘截鐵地對李光地說:

我大軍的糧草補給基地,是何等的軍事機密,一般人怎能知道,即便知道,又怎能輕而易舉地將其焚燒?

這分明是自己人乾的!

回去趕緊稟報皇上,朝廷有內奸,而且還是一個大大的內奸!

是誰有如此大的神通,知道糧草補給基地的軍事機密?

是誰有如此大的權力,能夠調動人馬去偷襲補給基地?

有誰有如此大的狼子野心,敢下手將皇上置於死地?

想把皇上置於死地的人,肯定是自己想篡權謀國的人!

肯定不會是葛爾丹派的人,如果是他們燒的軍糧,早就會將此消息主動散佈開來,擾亂我軍軍心,說不定這時候已經殺將過來了!

那麼,就是清朝內部人乾的了!當今朝堂之上,除了那個窮兇極惡的索額圖老兒之外,我看沒有第二個人能有此狼子野心!

明珠真是一個“神算子”,真讓他給猜透了:

索額圖留守京城,他企圖趁着康熙遠征,自己的親侄外孫,也就是現在的太子胤礽監國的大好時機,想神不知鬼不覺,借葛爾丹之手,把康熙置於死地,然後,名正言順地輔助太子登基,那將來,自己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索額圖:太子,你是不是連龍袍都準備好了?

於是,索額圖與假朱三太子楊起隆合作,將大軍的糧草補給基地畫出詳細地圖,交給了楊起隆,讓他組織人馬,倍道兼行,一舉焚燒了糧草基地。

索額圖的計劃很美滿:沒有了糧草,大軍立即會陷入困境。然後,只消葛爾丹趁勢反擊,清朝大軍就會頃刻瓦解,到時候,康熙、明珠、李光地一干人等,不都要命喪黃泉了嗎?

李光地:喫吧,這幾天,連皇上都喫這個!
明珠:光地呀,快,快告訴皇上,索額圖就是內奸!

六、人算不如天算,明珠洞悉索額圖的陰謀,關鍵時刻救了康熙。

索額圖可謂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機,但他怎麼也想不到,那個死囚,那個該死的明珠,利用一個“窩窩頭”,竟然靈光乍現,抽絲剝繭,揭穿了他的滔天陰謀,使他的全部努力,化爲烏有!

李光地迅速彙報給了康熙,然後不再坐等京城運送糧食,而是緊急從其他地方徵調糧草,直接運到前線,解決了清軍的燃眉之急,不僅打敗了葛爾丹,而且粉碎了索額圖的陰謀。

公元1703年,索額圖被康熙處死。

明珠雖然又被啓用,但一直被邊緣化,因而鬱鬱寡歡,於公元1708年病亡。

明珠與索額圖兩大“權臣”鬥法,其結果是:狗咬狗、兩嘴毛,兩敗俱傷!

六福雅士評曰:

在封建王朝中,君王與權臣的博奕,就是故意設置黨爭,主動利用黨爭,其屢試不爽的理念就是:居中調停、左右制衡!

索額圖是權臣,也是奸臣,但可以制衡明珠的勢力,因此利用他,限制他,但不殺他;

明珠是權臣,也是奸臣,但可以制衡索額圖的勢力,因此利用他,限制他,但不殺他;

一旦黨爭的一方倒臺,另一方立即就會被忌憚,被防範,直至被棄用、誅殺。

因此,當明珠利用一個“窩窩頭”,洞悉了索額圖的政治陰謀,將其徹底扳倒後,他自己的政治命運,也就不可逆轉地走向了盡頭。

關注我:六福雅士。風趣談史,幽默論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