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坎坷情路

孟小冬是著名的京劇大師,曾經獲得過“京劇冬皇”的稱號。

“冬皇”這個名字非常霸氣,可見孟小冬在事業上的成就非常高。。

不過當代人更加好奇的是孟小冬與梅蘭芳、杜月笙之間的感情糾葛。

一代京劇女大師,感情經歷就如同她唱過的角色一樣,情路波折,坎坷不已。

孟小冬18歲的時候,遇見了梅蘭芳,兩個人的情緣從京劇中延續到現實中,一時之間成爲劇壇佳偶。

奈何孟小冬和梅蘭芳兩個人的感情阻力實在太大。

一是孟小冬聲名太盛,傾慕者過多。自從她結婚後,她的“腦殘粉”時不時還來糾纏。那個時候的腦殘粉對孟小冬感情的殺傷力太大了。畢竟,那個時候的女性一旦結婚,都要儘量迴歸家庭,可不像現在的女明星,要是結婚不拼事業,是要被事業粉罵死的。

孟小冬的戲迷王維琛在她嫁給梅蘭芳後,非常偏激,持槍闖入他們的住所內,無意中打死了一名客人張漢。

沾染上人命的愛情,爲梅孟二人的感情投下了陰影。

二是梅家人始終不承認孟小冬的位置。

也就是說,孟小冬始終得不到正式的名分。

梅蘭芳的大伯母去世時,孟小冬穿着孝服去參加葬禮。但梅家人始終不讓孟小冬進門。爭執之下,梅蘭芳沒有幫孟小冬說話,而是讓她先行離開,以免場面尷尬。

梅蘭芳是兼祧兩房的男性子嗣,意思就是他同時是大伯一脈和父親一脈的子嗣。所以這位大伯母其實也算是孟小冬的婆婆。

過往兒媳要是被婆家拒絕給公公婆婆送終,是非常屈辱的事情。這說明,她的夫家完全不把她當做自家人來看。

孟小冬心死如灰,在1931年和梅蘭芳分手。

這個時候,傾慕孟小冬的杜月笙爲孟小冬提供了幫助,他出面幫孟小冬從梅家拿到四萬大洋的贍養費。

1936年,杜月笙和他的四夫人姚玉蘭極力邀請孟小冬從北京到上海蔘加演出。孟小冬和姚玉蘭是私交很好的閨蜜。閨蜜相邀,孟小冬欣然赴約。

杜月笙非常開心,這樣他就有更多的機會和孟小冬接觸了。

但杜月笙和孟小冬的緣分還沒有到。

1937年,日寇侵佔上海。杜月笙和姚玉蘭避居香港,孟小冬則回到北京,與京劇爲伴,並且拜師餘叔巖,精進專業能力。

1946年,杜月笙和姚玉蘭返回上海。姚玉蘭極力邀請孟小冬前往上海生活。姚玉蘭此舉一是眷顧多年孑然一身的老友,二是給丈夫杜月笙牽線,提升自己在杜家的地位。

過去的人,其實就是這麼“賢惠”。

在姚玉蘭的牽線下,孟小冬正式進入杜家。

和梅蘭芳在一起時,孟小冬極力爭取屬於自己的名分;和杜月笙在一起時,孟小冬對自己的名分不是很看重。直到1950年杜家決定移居法國時,孟小冬才問了一句她跟着杜家人是算丫鬟還是女朋友,杜月笙才反應過來,立即決定和孟小冬舉成婚。

這說明從一開始杜月笙和孟小冬兩個人似乎在迴避名分這個問題。杜月笙清楚孟小冬的感情經歷,不能確定孟小冬跟着他是出於壓力、感恩還是爲了後半生依靠着想,也不確定孟小冬願不願意正式嫁給他。等到孟小冬自己願意了,才正式舉辦婚禮。

年輕時那段轟轟烈烈的愛戀,耗盡了孟小冬所有的熱情。等到時間過去了,內心的火焰熄滅,孟小冬才能興平氣和地接受杜月笙吧。

杜月笙在孟小冬身上耗費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讓孟小冬變成杜家人。

二、晚年平靜

孟小冬嫁給杜月笙一年後,杜月笙在香港去世。

杜月笙是上海灘名震一時的青幫頭子,但來錢快,散錢也快,死後並沒有給家人留下多少遺產。加上杜家人口多,分到孟小冬手上的錢僅有兩萬美元。

兩萬美元在當時的香港雖然能維持一段時間,但並不能徹底保障孟小冬晚年生活無憂。

孟小冬晚年的生活來源主要是兩個:一是之前的積蓄,二是杜家人的贍養。

孟小冬身爲“冬皇”,收入不低。而且孟小冬一生對物質的要求並不高,生活很簡單,花銷自然也不會太大。

姚玉蘭的子女一直都非常尊敬孟小冬,她的晚年生活一直由姚玉蘭的小女兒杜美霞照顧。杜美霞的兒子金祖武從小跟着孟小冬生活,在真正瞭解孟小冬的生平經歷之前,這位沒有血緣的外孫一直以爲自己的孟外婆其實就是一位普通老人。

可以說,晚年的孟小冬生活得很平靜,昔年憾事似乎已被歲月抹平。

但平靜之餘,遺憾好像一直都在。

傳言孟小冬的臥房內一直保存着兩個人的照片,一位是孟小冬的授業恩師餘叔巖,另一位則是梅蘭芳。

果然是“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