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期,除了袁世凱的北洋軍體系,同時還存在着另外一個較大的軍隊派系,那就是毅軍體系。

1862年,安徽巡撫唐訓方開始裁減淮軍,把原來三個營的淮軍劃歸總兵宋慶管轄,因爲宋慶的封號是 “毅勇巴圖魯”,所以這支部隊故稱“毅軍”,毅軍其實是淮軍的一個分支。

1866年,河南地區出現反清農民武裝(捻軍),河南巡撫李鶴年爲了對付捻軍招募兩支了軍隊,一支是河南總兵張曜的嵩武軍,一支是安徽總兵宋慶的毅軍。毅軍是安徽的部隊因爲幫助河南鎮壓捻軍,所以軍餉一直是河南負擔的,自然軍事作戰也一直在河南境內。

1880年,毅軍調防到旅順,後來一直駐軍在旅順10多年,並參加了甲午戰爭。甲午戰爭之後,清政府組建武衛軍,毅軍被編成了武衛左軍,庚子國難中,武衛左軍參加了天津保衛戰,雖然損失慘重,但仍然保持建制,所以後來清政府組建北洋新軍,但毅軍仍然能夠保持原有的建制。

毅軍的四任首領:宋慶,馬玉崑,薑桂題,米振標

宋慶(1820年—1902年)山東蓬萊人,因爲鎮壓太平天國有功升至總兵,後來準軍裁軍時得到3個營的準軍,組建了毅軍,因爲協助河南鎮壓捻軍讓毅軍得到壯大。

馬玉崑,安徽蒙城人,早年辦團練,後來投靠宋慶,擔任左路統領。宋慶晚年不大管軍務,由馬玉崑執掌毅軍。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馬玉崑接命統領武衛左軍(毅軍)奔馳天津,援助聶士成。聶士成戰死,馬玉崑收編了聶士成餘部。宋慶死後正式接管毅軍。

薑桂題(1843年—1922年),安徽亳州,早年投靠捻軍後叛離,此後因軍功而獲提拔右路統領。甲午中日戰爭時,宋慶率部出戰,薑桂題留守旅順,旅順失守後被革職。薑桂題被革職後加入了袁世凱的小站練兵並擔任統帶,宋慶死後,薑桂題又被調回毅軍。清政府從毅軍中調出8個營隨薑桂題到南京浦口辦理長江防務組建江防軍,最終江防軍達到20營。馬玉崑死後,薑桂題接手毅軍,江防軍歸張勳統領,也就是張勳復辟的本錢。民國時期薑桂題被調入熱河,毅軍也隨之進入熱河,毅軍也算有了自己的地盤。

米振標,陝西清澗人。薑桂題執掌毅軍時的左路統領,薑桂題死後,米振標因其軍功顯赫執掌了毅軍。直奉戰爭期間,米振標被奉軍收編,毅軍就此終結。

毅軍的兩大分支:趙倜,張勳

趙倜(1871年-1933年)河南汝南人,薑桂題執掌毅軍時的右路統領。因爲奉命追剿白朗起義軍率部進入河南,後來擔任河南督軍,一直掌握河南的軍政大權。第一次直奉大戰期間站錯隊主動攻擊直系,結果部隊被收編。

張勳(1854年-1923年)江西省奉新縣人,薑桂題重回毅軍後,張勳掌握了江防軍並擴展到30營,後來復辟失敗,張勳帶到北京的10營兵被毅軍收回。另外20營被安徽督軍收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