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

今晚,一盞燈亮,宣告了第31屆上海旅遊節的開幕,歷時262天拓展工程的南京東路步行街東段同時開街。這是上海旅遊節最特別的一次開幕式,沒有了華麗的花車巡遊,街上人羣也不再接踵摩肩。而對於一些人來說,今年旅遊節,也是一個特殊的第一次,他們成爲了上海旅遊節的一部分。

第一次親歷開幕式

往年9月,周晨純大部分是風塵僕僕地撲在工地上,一年一度的上海旅遊節對他來說,或許是電視裏的熱鬧,卻離自己有些遠。今年,他卻成爲了開幕式的主角之一。作爲承建南京東路東拓工程的“功臣”,36歲的他和隧道股份城建水務的16位建設者被邀請共同見證開街,“沾光”第一次親身感受了一把旅遊節的盛大開幕。

“其實沒有以前那麼盛大,畢竟今年也沒有花車可看了。”周晨純開玩笑說,但這一經歷依舊讓他感到很是激動。尤其特別的是,他站在了自己親手建設的這條中華第一街上,見證了霓虹初上,似錦繁華,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月裏,更是讓人唏噓感嘆。

全長1033米的南京路步行街東至河南中路、西至西藏中路,去年年底,上海啓動了南京路步行街東拓工程,步行街區域由河南中路向中山東一路延伸。周晨純還清楚記得封路那一天是去年12月6日,到9月12日開街,他每天都在看着這一上海地標一點點發生變化。

地處市中心商務區,人流量大,來往車輛極多,又臨近軌道交通2號線,地下市政管線錯綜複雜,沿線涉及諸多杆線、配電箱、消火栓、監控及智能過街設備等,這項工程對施工的挑戰很大。經歷疫情波折後復工,戴着口罩施工的過程還歷歷在目。在這“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隧道股份城建水務與設計院、業主、規劃、市政、消防等各個部門不斷溝通協調,用外科手術式的施工方式,把已經服役百年的老舊生鐵管一段段取出,重新鋪上全新的球墨鑄鐵管,成爲了市中心同類工程的一個範本。

團隊更是以青年爲主,平均年齡只有28歲。從公共空間的地面鋪設、景觀植物、燈光照明、老建築外立面,都費盡心血,能在上海旅遊節這一受人矚目的節慶上亮相,對於周晨純和他的年輕團隊來說,是一次最完美的“檢驗”。

今天參加開幕式前,周晨純早早來到了南京東路,提前開始了他的“旅遊節”。雖然大半年來幾乎每天都看,他卻始終看不厭這條馬路。愜意漫步在南京東路上,對於值得駐足欣賞的地方,他如數家珍。地上的地磚是以“新疆卡麥金”爲石材,選用暖黃色就是爲了與沿街歷史建築的黃灰外立面相互映襯。路面還增加了防滑設計,啞光的石材到了夜晚會將南京路的霓虹燈照進路面,在腳下生成斑斕的色彩。東拓段中央設計了一排綜合燈杆,是現有南京路步行街“金帶”的延伸,還有應急廣播、5G網絡信號等功能。來來往往不時留影的人羣,更是讓他頗爲自豪。

工程橫穿了整個疫情期間,這條全中國最繁華的街道之一,也曾空無一人過。“那個時候晚上6:30就像凌晨1:30一樣,南京東路上也會一個人也沒有,真的是我親眼目睹。”作爲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他覺得簡直難以想象。

如今這條上海的標誌性街道不僅恢復了煙火氣,還煥發了新顏。因爲親歷了旅遊節開幕式,周景純也記下了今年旅遊節不少有意思的活動,準備有空帶着家人一起,再來做一把“遊客”,看一下上海現在的模樣。

第一次服務旅遊節

距離今晚開幕式不遠的大丸百貨門前,來自南京陸步行街保潔班的環衛工人劉春豔和她的“九件套”一直在靜靜守候着,從今天早上5:30開始,她就開始了巡遊清掃工作,將一直持續到晚上9:30。南京東路今晚開街,還有旅遊節開幕式,今天一天的垃圾量也比往常多了很多。

早上用掃把掃完,用夾子和水桶撿拾垃圾,再用手推式保潔車進行保潔,最後擦拭座椅。下午到晚上就是不間斷的巡檢,這一整天,她的職責就是要保證南京東路大丸百貨的這片區域乾淨整潔到能“席地而坐”。“這是專用的洗滌劑,專門針對這種暖色的地磚,因爲比較容易弄髒。”她指着手中特別的洗滌劑說。

80後劉春豔不是上海人,去年進入南京路步行街保潔班,她對南京東路不陌生,但這麼近距離感受旅遊節開幕的熱潮是第一次,爲旅遊節服務也是第一次。一年一度的旅遊節,對於市民遊客來說是一件大喜事,卻也讓像她這樣的環衛工人們繃緊了神經,尤其是在今年,經歷了疫情,對於精細化保潔、人性化服務等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細化“席地可坐”標準也被延伸到了南京路東拓區域。

繃緊神經的還有南京路步行街保潔班班組長奚志成。“今天一天我們在崗人員就有七八十人,比平常增加了一半人。東拓段就安排了12-14個人定點在崗,人員也比較年輕,都是35歲以下的青年,實行不間斷巡檢,保證熙熙攘攘的人羣走過的每片道路都是最乾淨的。”

幸好的是,可以運用的武器也多了。白天是“2+3+4”保潔模式,採用人機組合清掃和全機械化清掃2種清掃模式,新能源高壓清洗、人機組合清洗和全機械化清洗3種清洗方式,多種保潔小工具上陣,撿拾、鏟刷、擦拭、拖洗“四合一”。夜間則有全覆蓋大沖洗,晚上人羣散去,會有車來進行大面積沖洗。今天這樣的重大節假日,還會採用“差異化”保障模式。根據人流量潮汐式變化及路面污染程度,有“潮汐式保潔法”“梯度保潔法”。

1989年出生的奚志成是上海人,作爲南京路步行街的保潔負責人,他見多了南京路上熱鬧的場景,但今天這樣的熱鬧,既讓他緊張也讓他格外高興:“說明生活都恢復正常了,今年春節沒人,是很輕鬆,但我寧願像現在這樣。”即使爲此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他覺得也無二話,因爲他願意看到這座城市復甦。

開幕式只是一晚,旅遊節卻要持續兩週,南京路是上海最重要的商業街之一,迎接八方來客的使命更會一直延續。“忙完這段時間,有休息的時候,我也一定要帶着家裏人來好好逛逛南京東路,很多新的店我也沒逛過呢。”奚志成說。

══記者手記 ══

這是每個人的旅遊節

今晚,走過30年的上海旅遊節如約而至。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旅遊節不再是我們習慣的模樣,延襲了30年的模式似乎被打破——傳統的花車巡遊沒再現,開幕式僅僅20分鐘就乾淨利落地結束了,活動時間更是明確不超過45分鐘。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旅遊節也多了很多新鮮的模樣。首次創新線上線下聯動辦節新模式,在各大直播平臺上都能輕鬆“雲遊”,“線上種草、線下拔草”更是創造了便捷又潮流的新消費體驗,第一次聯動長三角,地域、空間和時間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界限,在今年變得越來越淺。

不同領域的界限也越來越少。旅遊節開幕與東拓的南京東路開街“合體”,文商旅的融合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和共襄這一盛事。無論是南京東路東拓的建設者,還是每天保證南京路“顏面”的環衛工人們,上海旅遊節成爲他們觸手可及的溫度,是他們需要肩負的責任,也是他們可以享受的節日。

人人都來參與這座城市的建設,人人都能享受這座城市的美好。“變身”的這屆上海旅遊節,正在證明這一點。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

編輯:張紅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