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覃光輝不在家,他選擇在峨眉山之巔的一個酒店住了將近2個星期。

到峨眉山,覃光輝不是第一次,算上這次,已經是第三次。爲什麼三登峨眉?覃光輝的想法很執着:要拍出峨眉山遺世獨立的風姿、捨我其誰的霸氣。

1月21日,覃光輝用無人機拍出了一組畫面,35幅接片而成。

覃光輝作品《金頂之上,天下峨眉》

“孤山雲海,空靈飄逸,仙氣十足的中國名山風範。”覃光輝這樣評價的自己的作品。

同樣在冬季,墨卿在挪威拍出了《北境之外》的短片,用無人機等鏡頭講述在那個國度的獨家記憶:無數橋樑、萬島之國,在那裏,旅行者第一次看到大雪原,第一次滑雪橇、第一次生火取暖、第一次看到極光,在接近世界的盡頭感受點綴其間的煙火氣息,在日夜交替中感受時間的一瞬……

來自墨卿《北境之北》短片截圖

墨卿說,航拍越來越進入大衆視野,我們也越來越喜歡用獨特的視角講述自己的故事,《北境之北》就是這樣一個短片。

不僅僅是覃光輝、墨卿,抗疫醫生李曉羣用無人機拍出了《用“疫魔”賽跑》,遠遠彬拍出了雷電擊中廣州塔的瞬間,丁亦然行走上海、北京、泰國,拍出一組紀錄東方建築的作品《無題》……越來越多的人,用航拍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記錄着屬於自己的獨特記憶。

丁亦然《無題》系列作品之上海的《城之廟》

“每當螺旋槳轉起來,都會令我腎上腺素飆升。”90後旅行攝影師丁亦然說,無人機不只是拍攝的機器,更承載着自己飛向遠方的夢想。

9月15日,搜狐主辦的“瞰世界-第六屆(2020)中國無人機影像大賽‘航拍作品饕餮之夜’”上,大量的航拍作品都將展示出來。

“今年的視頻,變得更加故事性、短片化,這也是無人機技術進展、飛手技能和直播技術提高的結果。”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近日接受採訪時說。

6年前,搜狐第一屆無人機大賽時,還以圖片爲主,最近幾年因爲視頻的加入,改名爲“無人機影像大賽”。

“無人機影像是一個特別講究技術的東西,是技術賦予這個時代創作新的種類和品種,人類的想象力從二維空間到三維空間,看整個世界非常不一樣。”張朝陽感慨說。

"我們比較喜歡堅持一些事情"

搜狐的無人機大賽,怎麼會堅持到第六屆?

“我們比較喜歡堅持一些事情。”張朝陽說。

就比如剛剛結束的狐友國民校草大賽,已經是第三屆。“因爲堅持,一直做到今天,已經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影響力和它的獨特性。”

這次無人機大賽,一方面無人機技術越來越好,飛手能力越來越高,內在需求很大,短視頻也是公司戰略;另一方面,品牌廠商也喜歡這樣的新的方式,比如洋河股份去年參與,今年也積極參與。

確實,對張朝陽而言,“堅持”就像是一種本能,深深懂得它的價值。

比如,搜狐新聞馬拉松,已進行了十二季,每一季基本都能看到張朝陽的影子;搜狐時尚盛典,從2012年開始,如今已舉行到第八屆,破冰、領勢、跨界、經典、革新、致敬、新生……

更不用說張朝陽的直播了,從最初在千帆直播做英語直播,數百天如一日,到如今直播帶貨,6月開始不僅基本保證每天的英語直播,還會進行1-2場帶貨直播。

“我覺得,直播是有真實價值的。”張朝陽說。

“不止帶貨,要做直播社交”

搜狐這次無人機影像大賽,和以前不同,也通過直播的方式同步進行。

用直播技術、分屏技術,現場不止可以看到拍的作品,而且會連線世界各地,會看到芝加哥的天際線,用無人機來看,美國的飛手會直接飛。”張朝陽說。

實際上,今年以來搜狐舉行的各類活動,直播都成爲重要的技術支撐和組成部分。

疫情期間,很多醫生在搜狐視頻上來介紹各種醫學知識、防疫知識、發佈會等。搜狐新聞馬拉松,搜狐首次採用上海、北京等四地同步直播……

“今年的國民校草大賽,直播現場非常火爆,更像一個綜藝。總決賽會場因爲直播,互動非常多,像是大型綜藝演出。”張朝陽說。

而在張朝陽直播帶貨之後,搜狐今年也推出明星直播帶貨,張朝陽說:“明星必須要給一個單子,告訴我們她平常生活中真的喜歡用什麼。之前張天愛推薦了一個氣墊,就是她使用過的。這種直播帶貨模式還是很有生命力的。”

重要的是,直播也成爲搜狐現有產品2.0語言賬號的重要部分,比如柳巖帶貨就是用自己的賬號。

直播,“無心插柳柳成蔭”,成了搜狐佈局的一個重要賽道。

問及直播帶貨的效果,張朝陽說:“搜狐視頻帶貨,是搜狐視頻直播社交的一部分,我們不止帶貨,我們要做直播社交。”

"我從做互聯網第一天就看好社交"

整個採訪過程中,張朝陽一直在強調一個詞:社交。

“我從做互聯網第一天就看好社交。我是做物理數學的,我知道數學上社交是2.0,指數級的。”張朝陽說,如果說門戶是1.0的話,社交是2.0。搜索是1.5,指數級別還不是那麼高,因爲它還是靠機器提供單一的東西給受衆,不是P2P、N2N的。

社交,其實,是張朝陽的信條。

目前搜狐旗下的三個app產品:搜狐新聞、搜狐視頻、狐友,甚至被張朝陽稱爲“三個社交產品”,全部加入了社交的元素。

"狐友是我們很重要的社交戰略,大家一定要用,我每天都在上面待着。"張朝陽說。

在狐友上,張朝陽特別“活躍”,多了一點“萌”和“調侃”。

比如某個國民校草發了一張照片@張朝陽,張朝陽轉發說:我就是這個帥樣,你們幫我看看,我的人生能用來幹啥?

張朝陽也會在狐友上透露一下自己的喜好,比如轉發一個美食視頻,然後說:“我喜歡茄子”;或者轉發一張“今日油條”的圖片說:油炸食品我唯一允許自己喫的就是隔幾天豆漿加半根油條,放縱一下。

搜狐新聞客戶端,今年新增了“關注流”的功能,張朝陽作爲一個搜狐號作者,擁有近3000萬粉絲,對各類內容轉發,評價……搜狐視頻更不用說了,張朝陽每場直播都在上面,不管是英語,還是好物分享的帶貨直播。

而且,搜狐三個app賬號不打通,張朝陽說相互打通賬號沒有意義。“一個手機號可以登錄三個賬號,可以互相分享,打通就把人腦子搞亂了……產品方面多一個功能,用戶在頁面上的關注度和注意力就被分散掉了,這時用戶已經失去了耐心。”

“做APP、互聯網要特別爲用戶着想。對於桌面來講,所有APP離你的距離是均等的,不是說在某個地方埋得很深。”

讓張朝陽感觸頗深的是,1998年搜狐推出,他當時努力想給網站放什麼東西,一個方向是導航搜索的概念,這是最大的貢獻。“分類搜索的頁面,當年論壇裏關於東南亞某國發生的國際事件,大家都在聊,從此知道互聯網的互動性。”張朝陽回憶說。

“從數學的角度看待互聯網,模式是很清晰。社交夢想不是一日的,而是二十年的夢想,不斷的要做。”張朝陽說,目前國內做社交方面,大家都不是很好,確實給了搜狐一個機會。

如果說無人機和航拍技術,讓很多人對世界有了新觀察新理解,是空間變化帶來的影響;那在打造搜狐20多年後,張朝陽“二次創業式”出發,聚焦在直播和社交,也許就是時間和經歷沉澱的洞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