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2

在武漢

志願服務精神無處不在

近年來

武漢不斷探索志願服務新模式

呼籲全城參與志願服務

帶動城市社會文明素質的提高

不斷提升城市“暖實力”

抗疫一線

抗洪搶險

鄰里守望

……

在羣衆有需要的地方

就一定能看到志願者的身影

凡人善舉匯暖流

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因爲城市交通限制、小區封控,居民的生活物資、食品藥品等代購代送,基本靠團購和社區採購來完成。

2月23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在武漢市開展“志願服務關愛行動”,在全市範圍內專項招募志願者。招募通知發出後不到10小時,報名人數就突破1萬人。爲期一週的報名期內,超過7萬人主動報名。

漢陽區芳草社區志願者 李宏傑

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受黨和部隊教育多年,我要出來爲大家做點小事,我才安心。

志願者司機 湯志敏

當我每天看到這個電視上好多從全國各地來支援武漢的那些醫護人員,人家也是從家裏出來的,我內心很感動,就想有機會也去一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疫情期間,這些志願者各個都成長爲“多面手”,哪裏有需要,他們就出現在哪裏。

江岸區球場街道同慶閣社區志願者 康全國

一開始家人擔心我感染,這種擔心也是難免。後來我做順了,每天也穿着防護服,上樓也會噴酒精,我自己做得很開心,居民對我也很滿意,後來這種擔心漸漸就沒有了。

正是通過志願者們的無私奉獻,讓每個居家抗疫的武漢人不出家門,也能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

漢陽區芳草社區居民 吳女士

從內心裏感謝這些志願者,他們太辛苦了!對我們的幫助很大,很小的事情,他們都來幫助,很好。

江岸區球場街道同慶閣社區居民 熊師傅

我感覺沒有哪一個國家像我們國家這樣體貼人民的生活,感謝習總書記,感謝黨中央,感謝我們國家的偉大!

“人民英雄”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伯禮

讓我感動的是那些志願者們,他們都是無私奉獻的人。沒有人讓他們去,他們自己去,不但自己去,還自己帶車,自己去買油,接送大夫,運送物資等等,一堅持就是幾個月,我覺得他們纔是讓我感動的人。這些志願者裏有大學生、街道的家庭婦女、農民工、教授,我覺得他們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讓我感動。

聞“汛”再集結 志願者顯身手

防汛歷來是武漢天大的事。今年梅雨季,武漢市的防汛形勢日趨嚴峻。7月6日起,武漢市防汛應急響應級別由Ⅲ級提升至Ⅱ級,部分區域甚至升級到Ⅰ級。英雄之城再度召喚志願者。

在武漢各級組織的積極動員和組織下,大批曾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志願者們聞“汛”而動,趕赴長江漢江干堤值守、拿起工具巡堤,成爲守護江城一道道牢不可破的堅強防線。

青山區青山鎮街船廠社區黨員志願者 梁曦

希望我們個人能擰成一股繩,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作爲年輕的共產黨員,也希望能夠發揮自己的力量和熱度,爲防汛添一份綿薄之力。

武漢市水務局副局長、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 程建軍

在近一個月的時間內,他們戰高溫鬥酷暑,經受日曬雨淋,有這樣一支中堅力量,有他們默默無聞的奉獻,我們還是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奪取我們今年防汛戰役的完勝。

今年汛期,武漢經受了外洪內澇的雙重壓力,經受了超長雨季、超大雨量、超高水位、高水位超長時間的嚴峻考驗,三次長江洪峯過境而波瀾不驚,江河干堤安然無恙。

武漢市水務局局長、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 張斐

全市768名哨長和3387個哨棚,3萬多名防汛人員築起了我們城市安全的堅強“大堤”。

志願服務共建“同心家園”

社區是文明創建的主戰場,擔負的任務最重、面臨的困難最多、承受的壓力最大。

武漢各下沉單位黨組織把社區文明創建作爲當前下沉社區工作的重點任務,堅持應急和謀遠相結合,既通過派遣下沉幹部參與社區輪值、參加“週末大掃除”“清潔家園”等集中性活動,主動幫助解決小區環境髒亂、公共設施損壞、創建氛圍不濃等緊迫問題,又着眼長遠高標準謀劃推進共建項目,幫助社區抓治理、抓發展、惠民生。

下沉黨員、志願者 任登峯

我覺得社區第一書記這個特殊崗位,就是自己踐行入黨初心,體現對黨忠誠最生動的實踐課堂。

黨員帶頭,羣衆跟上,志願者隊伍不斷擴大,志願服務生生不息、充滿後勁。

江岸區袁家社區黨員 林成志

我們這樣的老社區,每一個居民要把它當家,我們這個衛生的環境、管理、安全才能夠做得更好。所以我覺得我們黨員帶頭是剛開始,更重要的還是要讓所有的居民都要參與進來,爲自己服務、爲大家服務。

江岸區球場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薛瑋

最終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共建這個美好社區、和諧武漢。

同在一座城,創城靠大家

據不完全統計

武漢市有數萬個志願者組織

一百多萬志願者

常年從事志願服務

他們在全社會弘揚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

志願者精神

成爲武漢羣衆性文明創建的

一道亮麗風景線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

志願服務精神

正在成爲武漢的新風尚

讓城市文明之光更加閃耀

責任編輯 / 志青春新媒體運營中心

圖文來源/ 武漢廣播電視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