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是我們中國所預想不到的,原本猶如親兄弟的兩個國家關係突然降至冰點,淪爲死敵,這讓其他國家紛紛表示無法理解,一時間兩國的戰爭引起了衆多國家的關注。各國記者爭相報道,其中東方陣營的國家,比如蘇聯、東德的意見與越南保持一致,不斷髮出詆譭中國的不實言論,反倒是日本、西歐等國家的記者較爲中立,用客觀的態度進行報道。

對於這場戰爭的源頭與兩國軍隊差距,一位名叫三野正陽的日本記者分析得十分透徹,在戰爭還未開始之前,三野便向家人坦言這場戰爭耗時不久,很快就能結束安全回家,這個說法讓家人十分疑惑,爲何戰爭沒開始就能預測到結果呢?三野分析道,之所以會引發戰爭是因爲越南的做法過於偏激,對中國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中方出兵是爲了警告越南並做出懲罰,只要中國出氣了,戰爭自然也就結束,是不會引起長期戰爭的。

那麼事實是否如三野所說呢?在他達到越南後,在陣地上觀察中國的軍隊,預估解放軍的規模在五萬以上,實際我軍參戰部隊是八萬人左右,這個估計結果相差不多,從綜合實力上比較,三野表示越軍確實更有優勢。越軍有着幾十年現代化戰爭的經驗,無論是游擊隊或者戰鬥實力都非常高,反觀來看中國軍隊,長期處於平定內亂和政治鬥爭,缺少訓練經驗與裝備,兩軍的實力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三野在越戰中多次接觸到軍隊的戰鬥小組,僅僅十個人的隊伍有着極強的殺傷力,配備衝鋒槍、輕機槍、手榴彈等高裝備武器,同時配置小型電臺保持聯繫與交流,一個小組可以獨立完成作戰任務,戰鬥力不可低估。這樣的戰鬥小組在越軍中是基本配置,戰鬥能力遠遠高於中國的解放軍,當然,我們的解放軍也有一定的優勢,並不是全部都輸給越軍的。

解放軍在這場戰爭中的大規模羣體作戰發揮了極大的優勢,充分運用人員與技術的調配,配合火炮等武器特性,把戰爭傷害帶到最大化,讓善於小打小鬧的越南完全招架不住,絲毫沒有反擊能力,雖然在裝備上沒有優勢,但是我們解放軍靈活運用作戰策略,一舉打下諒山,給越軍帶來沉重打擊。

總而言之,三野對於這次戰爭的預測是挺準確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國與越南陷入對峙時,是難以從客觀角度看出差距,反觀其他國家則非常清楚,所以只有跳出眼前才能一招致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