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 大海的方向——“港口與民謠”青年音樂現場在位於北侖春曉的中國港口博物館精彩上演。

在寧波初秋的晚風中,民謠與搖滾點燃了現場500多名青年觀衆的熱情。

9月9日至12日,四個各具風格的音樂現場陸續在北侖多地唱響。八組音樂人帶來充滿張力和激情的音樂,讓這個城市裏的年輕人們感受到了別樣的節奏與活力。

而在線上,有 超過60萬網友關注此次活動。

9月9日晚,第一個青年現場在 北侖高端汽配模具園區上演,“低苦艾”主唱劉堃帶來了多首自己的代表作品。

不少人是第一次感受這樣的音樂現場,一開始還有點兒拘束,在劉堃的帶動下,也漸漸隨着律動搖擺起自己的手臂和身體,沉浸其中。

9月10日、11日晚,“青年音樂現場”陸續走進 寧波北侖小港裝備產業基地、 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臨港工業和國際物流園區,馬條、張瑋瑋、海鷗樂隊、黑屋樂隊等知名音樂人用音樂與那裏的青年們一同交流。

在小港裝備產業基地,來自陝西的田小姐和兩位好朋友一起報名參加了音樂現場,大聲地爲臺上的黑屋樂隊呼喊。“我們本來就很年輕,但平時在園區的工作生活也很簡單。這種能讓我們聚在一起,調動現場氣氛的活動我們很喜歡, 希望我們能有更多和城區青年一樣的機會,接近時尚、觸碰音樂。”

“沒想到車間也可以這麼酷。”這是民謠歌手張瑋瑋第一次走出熟悉的場地,把音樂帶到了另一個他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音樂現場就在一個偌大的裝備車間,頭頂是彩鋼瓦,周圍是大型注塑機,就在這個企業職工每天忙碌的地方,既燃又柔的音樂突然響起,熟悉了生產車間聲響的耳朵被叫醒,開始聆聽年輕的聲音。

有人開着咖啡餐車,有人在那邊打羽毛球,還有人唱歌給他們聽,“這場面太有趣了”。

如今,北侖製造型企業的青年職工比例已接近六成,臨港工業的新風貌, 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來到北侖創業、安家,他們背起行囊哼着四方的歌,把心安在了同一個“家”。

把“青年音樂現場”送到“家門口”

昨晚,海濱港口,晚風拂面,歌聲入耳。青年音樂現場又一次發生在離大海最近的地方。

北侖青年文化節是北侖重點打造的青年品牌活動,今年的文化節分爲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前期已經在北侖各個地標發起了 “青年力量”快閃行動、 青年現場:聆聽“絲路之音”、 “潮生活·夜北侖”等活動。

北侖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蔡建萍表示,北侖臨港型企業多,大多數企業以青年員工爲主,在去年“青年熱點”調查和今年“三服務”走訪中,發現青年員工對音樂都比較喜歡,尤其鍾愛一些民謠和這兩年火起來的樂隊,但因爲各種原因,很少有人能到現場感受音樂會,多數還是停留在線上觀看。

“這些青年人用他們的方式爲北侖臨港經濟發展服務,作爲文化部門,我們也該用自己的方式爲他們服務。所以策劃了‘港口與民謠’青年音樂現場活動,一方面是積極響應北侖區委區政府‘青年北侖’建設,另一方面把‘青年音樂現場’直接搬到臨港企業的‘家門口’,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讓青年人在他們奮鬥的這片熱土上,感受到音樂的力量,讓北侖青年與港口城市找到同生共長的共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