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科學家的印象,永遠都是戴一副眼鏡,滿頭白髮,一身佝僂,彷彿要是年紀不大都對不起科學家這個頭銜。可隨着時代的變化,科學家早已不是老年學者的專有標誌,現在的科學家也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有個性,並不再是曾經那刻板的模樣,比如今天的主角,當代最傑出的生物學家之一顏寧教授。

顏寧的開掛人生

顏寧生於1977年,哪怕在2020年的今天來看,作爲教授級別的她,都顯得太年輕了。可她不僅年輕,還非常漂亮,而且在生物學方面有着常人難及的天賦,這就足夠讓人眼紅了。更讓人驚訝的是,她不僅是中國最年輕的提名院士,也是美國最年輕的外籍院士之一。

顏寧從小成績就很好,老師教的東西她一聽就會,哪怕不會的,她再做一下練習也會了。所以別人放學後都在絞盡腦汁寫着課後作業,她卻可以毫無壓力的想玩就玩,不用擔心成績。

在上清華之前,她的夢想一直是做一名記者,可誰知道陰差陽錯下,她被分到理科班,然後她不得不報考了清華大學。當然,也被生物科學與技術系順利錄取。

雖然一開始在學校的成績並不十分出衆,但並不是因爲顏寧不夠聰明,而是她長期的學習態度都是隨緣懶憊的,並不怎麼拼命。在看到自己第一次高數只考了76分後,她才發現曾經的自己似乎有點太過高看自己,於是開啓了刻苦學習的模式,並很快將成績拉了上去。

在大學快要畢業時,她因成績優異,考慮出國留學。可一方面留學費太貴,另一方面留學的各種申請和準備也十分繁瑣,顏寧一時有一點不知所措。

剛好這個時候施一公教授出現了,來清華大學做演講。顏寧被施一公教授的才華和眼界所震撼,便萌生了想要當他的學生的想法。並且將這個想法付諸行動,當即寫了一封信給施一公教授,表示自己想要申請到他所在的普林斯頓大學留學,不知道能不能被引薦。

結果施一公教授被她的坦率和大膽所打劫,還真就幫她通過了申請,讓她從此成爲他的學生。在普林斯頓攻讀博士的幾年時間裏,顏寧也是從被施一公教授批評、指責,甚至產生了自我懷疑開始,一點一點認真,一點一點努力,最後得到認可,並迅速在她所研究的領域取得成就的。

順利拿到博士文憑後,她繼續朝博士後努力,在此期間,顏寧在生物學領域,已經小有名氣,如果繼續在美國深造,她或許能解決很多當時的學術難題。但是清華大學的前任校長真誠地邀請她回清華大學任教,可以幫助祖國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顏寧的清華任教時期

顏寧當時並沒有太多猶豫,便真的頂着博士後的頭銜回來了。她一回國,便被任命爲清華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這可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教授,而且還是女教授。

在清華擔任博導十年,顏寧帶着無數優秀的博士生,一起開展了幾十個研究,大大小小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她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引起全球科學家的注意,將她再一次推到了一個新高度。而她在這個期間,給人們的直觀印象就是,年輕漂亮又有能力的天才女科學家,卻單身未婚。

的確,儘管顏寧是中國最年輕的女教授,可她當教授的時候也30歲了,這是一個對女性極其不友好的年齡,似乎女人一到了30歲,就應該圍着老公孩子轉,不然再厲害的女教授沒有家族有什麼幸福可言?

但是顏寧並不這麼想,有點女權主義的她甚至很反感別人拿婚姻來說事,她直言自己是嫁給了科學,婚姻這種東西,隨緣。

而且她還特別支持女性追求自己的事業,在一次面試女博士時,一個很優秀的女博士被其中一名面試官詢問要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時,她就直接打斷對方,並且告訴女博士可以不回答這個帶有歧視意義的問題。

顏寧出走美國

就是這麼一個在事業上有着極高的成就,個性又十分灑脫的女科學家,卻也的確遭受過滑鐵盧

2016年,顏寧被提名中國科學院院士的競選,按理講,當時的她成就斐然,而且又年輕,還有着相當的影響力,入選院士應該是十拿九穩的了。

可結果當年被提名的院士數量太多,而且她又過於年輕,竟然意外落選了。這在顏寧看來,並不算太重要的事情,畢竟她當時不到40歲,要是真成了院士,還不知道算不算是捧殺呢。

所以落選後的她並不在意,照樣做自己的研究。不過半年多後,她接到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想請她去美國當教授。

顏寧想起曾經一位生物學領域的大師對她說過的話:“如果想要在專業領域持續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那麼就不能在一個地方工作超過五年。”而且她也考慮到如果以她現在的身份過去任教,會更有利於美國那邊院士的入選。所以她便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成爲了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

但是顏寧也並沒有放棄在中國的事業,仍然兼職着清華大學的教授,她只是希望自己擁有更多的科學創造力罷了。

而事實也的確如她所想,從2017年到美國之後,短短的三年裏,她在美國又有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並且斬獲了幾項“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魏茲曼女性與科學獎”等數個獎項。其中最引起轟動的,就是2019年她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和獲得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此時的她,已經儼然成爲一個科學界的奇蹟,42歲的外籍女院士,怎能讓人不驚詫呢?

外界的誤會和責罵

這個時候,有很多人出來指責她,認爲她太重視名譽,太看重金錢,不然爲什麼僅因爲一次院士落選,就立馬跑到美國去?

其實顏寧回應過這個問題,說她更在意的是研究環境,她更喜歡普林斯頓大學裏那種沒有身份,沒有階層,大家完全平等自由的狀態,這更有利於她做研究。她覺得這裏暫時更適合她自己,而且她已經在國內同一個地方呆了十年,的確缺乏創新力,應該換個地方了。

所以,她就走了,跟其他的事情完全沒關係,不是沒選上院士,也不是因爲剛入職清華時只有十萬年薪,她熱愛中國的一切,只是因爲科學研究的需要,她不得不離開。

追星女科學家

就是這麼一個敢說敢做敢闖的女科學家,在現實生活中卻又風趣幽默,甚至還喜歡追星。在她的社交平臺上,幾乎每天都能看見她更新內容,上面有很多是她對一些明星的點評和追捧,甚至只要是國內比較熱門的事件,她也都愛隨意說上兩句自己的想法,並不作點評,僅僅是聊天而已。

顏寧教授爲我們展現了一個新時代女科學家應有的樣子,既可以爲科學奉獻一生,也一樣可以在生活中生動鮮豔,擁有自己的個性和喜好,並且敢於表達。這樣的女教授,又怎麼能讓人不喜歡呢?

參考資料:《開講啦》、《自然》、人物《顏寧 天真生產力》、《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受聘普林斯頓大學 .新華網》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