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銜時,他本來沒有軍銜,但在主席的過問下,成爲上將

閻紅彥是陝甘晉紅軍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是西北紅軍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之一。

1909年10月,閻紅彥出生於陝西省子長縣一個貧苦家庭,16歲就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10月,參加清澗暴動,失敗後在陝北、晉西一帶從事兵運工作,1930年後率領部分武裝在汾陽、孝義地區開展革命鬥爭。

1932年底,因王明“左”傾路線的影響,閻紅彥被迫去上海接受臨時“受訓”,而不到2000人的陝甘游擊隊被改編爲紅26軍第42師第2團。

1933年6月上旬,紅26軍在藍田縣張家坪遭強敵襲擊,部隊幾乎被打散。

經謝子長、閻紅彥力主留在紅26軍的劉志丹,關鍵時刻挽救了紅26軍餘部,他對戰士們說:“月亮都有時圓、有時缺呀!革命在一時一地的失敗,算得了什麼?失敗了再幹呀!咱們道理正,窮苦人都站在咱們這邊!”

結果,劉志丹帶領餘部經激烈戰鬥,死裏逃生,回到陝西中部銅川縣,重整紅26軍。

對於閻紅彥慧眼識人挽救紅26軍一事,黨史權威著作這樣評價:“閻紅彥轉戰陝北高原的主要歷程,不僅說明他是一位英勇善戰的指揮員,而且是具有清醒頭腦的政治領導人。”

1934年7月,閻紅彥參加馮玉祥部北口抗戰失敗後,上海中央局決定他爲中共參加共產國際七大的代表,赴莫斯科參加這次會議。

接受任務後,閻紅彥闖過幾道封鎖線,跋山涉水,經過千辛萬苦,於10月份到達莫斯科,並進入蘇聯紅軍大學學習。

1935年4月,共產國際爲了儘快恢復和中共中央的電訊聯繫,特派閻紅彥攜帶密電碼回國。

爲了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他廢寢忘食,短期內學會了英文字母,把用英文字母編排的密電碼背熟記在腦子裏。4月下旬,他輾轉回到祖國,在陝北找到了黨中央,順利完成了任務。

1937年8月,全民抗戰爆發,閻紅彥調任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警備第3團團長,擔負起保護陝甘寧的邊區的重任。

當時,因爲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陝甘寧進入困難時期,閻紅彥帶領軍區官兵開始大生產運動,上山開荒生產,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不僅解決了本部隊的糧食給養問題,還支援其他兄弟部隊,有利緩解了陝甘寧超速的財政負擔。

解放戰爭時期,閻紅彥調到晉冀魯豫野戰軍工作,歷任第三縱隊副司令員、副政委。

1948年11月,在華東野戰軍圍殲黃伯韜兵團的時候,蔣介石急令黃維兵團從華中增援徐州。

23日,黃維兵團進入安徽宿縣西南的雙堆集,被我中原野戰軍包圍;第二天,我軍發起總攻,閻紅是前線指揮之一。

在華東野戰軍配合下,全線發起總攻,逐村推進,終於拔掉了敵人最後據點雙堆集等數村,敵黃維兵團全軍覆沒,歷時65天的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其中,雙堆集戰役的勝利起了關鍵作用。在這場緊張激烈的戰中,閻紅彥由於過度操勞,突然白了一塊頭髮,老友開玩笑地說:“老閻頭髮白了一片,像伍子胥一樣啦!沒關係,以後還會變黑的。

1955年授銜時,閻紅彥在軍隊中的職務並不是很高,而且授銜時已在地方工作,按照中央的規定,已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不再授銜,受勳。

然而,如果是這樣,曾經爲中國革命做出特殊貢獻的陝北紅軍,竟然一位上將都沒有,這的確讓人感到遺憾。

因此,1955年4月,評銜工作開始後,主席特別提到了閻紅彥。他說,閻紅彥要麼不授銜,要授就是上將。

就這樣,脫下軍裝好幾年的閻紅彥有幸被評爲上將。

閻紅彥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在新中國的建設中也披荊斬棘,從1958年起,歷任四川省副省長、重慶市委第一書記、昆明軍區第一政委等職,爲當地經濟、駐軍的建設和發展殫精竭慮。

1967年1月,閻紅彥和陳伯達打電話,兩人爭吵了一番,閻紅彥急火攻心,猝然離世,年僅58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