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

【南宋】張孝祥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注】這首詞大約是紹興三十二年(1162)春,張孝祥自建康還宣城途經溧陽(今江蘇省溧陽縣)時所作。三年前,張孝祥在臨安兼權中書舍人,後爲汪徹所劾罷。

1. 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首句中的“湖邊春色”爲後面寫“楊柳”“東風”“乘船遊湖”作鋪墊。

B. “又”字既有對時光流逝、對歷經坎坷的感慨,又有對再次來此的欣喜。

C. 三、四句寫“東風”“楊柳”注情於物,創造出一個物我合一的藝術境界。

D. 五、六句表達了詞人看貫世事,徹底解脫,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2. 本詞的結尾兩句“意境曠遠、餘音繞粱”,請賞析其精妙之處。

1. D D項,“徹底解脫”不當,“此心到處悠然”,不僅在說自己的心境無論到哪兒總是悠閒安適,更包含着自己這顆備受折磨、無力迴天的心,只能隨遇而安、自尋解脫了。故本題選D項。

2. ①動靜結合水天一色爲靜景,沙鷗自由翱動靜。一靜一動,描繪出一幅充滿了蓬勃的生氣畫面;②以景結情,結尾兩句用水天一色,沙鷗飛起的和諧之景,表達詞人對於世路塵佁的鄙棄憎惡,對於返歸自然的恬適愉快之情。

【詳解】

試題分析:題幹是“賞析本詩中的頷聯的精妙之處。”本題考查鑑賞頷聯的內容和思想情感。綜合賞析詩句注意從內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內容上從意象的選取、意境的創設、構思的精巧、情感的表達的角度進行分析,形式上從遣詞造句以及藝術手法的運用上分析。此題重點從動靜結合、以景結情的手法上分析。

首先要讀懂全詞,《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作者張孝祥,堅決主張抗金,兩度遭讒落職,“忠憤氣填膺”是他愛國詞作的主調。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時隔三年舊地重遊的懷戀心境,三四兩句從客觀風物歡迎自己的角度下筆,描畫出上船離岸乘風過湖的情景。超脫塵網、得其所哉的無限快意,就這樣得到了淋漓酣暢的表現。結尾兩句,緊承“悠然”二字宕開一筆,着力描寫來到湖中寒光亭時所見的自然美景。

詞人撇開“世路”,來到寒光亭上,只見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萬頃,猶如遼闊無際的藍天;在這明麗如畫的水天之間,一羣沙鷗展翅飛起,自由翱翔。這一靜一動、點面交映的畫面,充滿了蓬勃的生氣,陶醉着詞人的心胸。特別是沙鷗飛起的鏡頭,不僅使整個畫面靈動起來,更寄寓着與鷗同盟的深意。這末尾兩句,以景結情,語淡意遠,餘味不盡,詞人對於世路塵俗的鄙棄憎惡,對於返歸自然的恬適愉快,盡在言外,從而成爲全詞意境曠遠、餘音繞樑的結筆。

【翻譯】

問候這湖中的春水,岸上的春花,林間的春鳥,你們太美了,這次的到來距前次已是三年了。東風順吹,我駕船駛過湖面,楊柳絲絲拂面,似對我的到來表示歡迎。

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沉浮我已習慣,無論到哪裏,我的心一片悠然。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一色,水面上飛起一羣沙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