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消息】9月10日,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南通市行政中心二楼报告厅举行。报告会上,“江苏时代楷模”代表、第一批支教教师刘卫琴动情诠释了“24岁去远方的诗意梦想”。32年后,她对那段青春有怎样的怀想?来!一起来听听刘老师“奋斗的青春”!

青春无悔女儿梦,筚路蓝缕小凉山

(海安第一批赴云南宁蒗支教教师 刘卫琴)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海安市紫石中学的刘卫琴,今年56岁。我就是32年前海安第一批赴云南宁蒗支教队伍里的那个年龄最小的女孩,也是电影《海安舅舅》中女主角的原型。我如今仍然奋斗在紫石中学英语教学的一线。

32年过去了,但是岁月永远抹不去的是我支教的那段可歌可泣的珍藏记忆,那抛洒过青春汗水和泪水的一方热土——小凉山,我的第二故乡,至今仍然让我魂牵梦绕。

1988年8月17日,天空飘着细雨。我彻夜难眠。我想,海安其他34个支教家庭也和我一样。听到通知后我们立即收拾行李,做好出发准备。第二天就要启程去云南。哥哥连夜找来了卡车,全家出动为我送行,他们叮嘱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母亲的脸上一直挂着泪水。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是待字闺中的女儿呢!长途汽车出发的那一刻,母亲的一阵哽咽和发动机声冲垮了人们心里上的最后防线,送行的男人们红了双眼,女人们涕泪俱下。窗外细雨朦胧,但模糊不了我心中此行的终点站——小凉山。

一路颠簸,一路煎熬。好不容易到了宁蒗,一口气还没喘匀,劈头盖脑地就是一场暴雨,泥石流滚滚而来,道路瞬间被截断,操场顷刻被吞没,映入眼帘的全是土红色的泥浆。暴雨后,溪水浑浊不堪。气压太低,水烧不开,饭煮不熟。苍蝇和蚊虫一年四季不断。因为泥石流严重破坏了本来就十分简陋的校舍,我,一个单身老师,只能临时寄居在当地老百姓家中。上厕所,是我当时面临的窘境:一个半遮栏的土坑,上面搭着两根踩在上面摇摇晃晃的木板。

海安老师的到来,让宁海中学初一招生爆满,初一四个班,每个班的学生竟然达到六七十个之多,而且这些学生来自于十二个不同的民族。新教室、新宿舍都还没有完工,只能用临时搭建的防震棚做教室,很多人也只能住宿在防震棚。开学后,我因为是单身一人,只能暂借城关二小的一个办公室做宿舍。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饮水问题,由于没有自来水,我只能每天从学校后山上彝族老人家的蓄水池里挑水,老人人很好,虽然我们因为言语不通而无法交流,但是我能感受到老人对我这样一位远方来客的真挚情谊。

初来乍到,我教初一英语,本以为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学生就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我挥洒自如地开展教学,岂知那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都说不顺畅,学英语谈何容易?我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领读,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过关,有时一个单词都要教几十遍。

80年代,我作为一位年轻教师,教龄不长,工资不高,但为了鼓励学生,我自己掏钱买了一大摞英语练习本,我在班上宣布,凡是英语单词默写过关或英语成绩进步快的学生,将奖励英语练习本。虽然一本练习本不值几个钱,但是学生看重的是荣誉。这样的小办法,极大的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师生关系也渐渐亲密起来,他们把我当成大姐姐,这种友谊甚至延续到现在。

邓军同学成绩原本很不错,唯独英语不够突出。我的关心和指导,让他的英语成绩逐渐出类拔萃。邓军同学的父亲是宁蒗县林业局的干部,孩子的进步,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在赠给我的一本书的扉页上写道:“一个老师最大的荣誉,莫过于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赞扬。感谢您,刘老师!”

时任宁蒗县委书记杨文斌的儿子杨晓礼也在我班上,杨晓礼是彝族的学生,他在班上有影响力,有凝聚力。有一段时间,他对学习有些放松,我及时发现,及时引导他把学习重新抓紧起来。

那年火把节前夕,杨书记亲自带着腊肉和酥油来慰问我,他握着我的手说:“刘老师,我代表宁蒗人民感谢你,感谢你对宁蒗人民的付出,也感谢你对我儿子教育。”

受我影响最大的是李仲菡这个女生,那时我形单影只,选中李仲菡作伴,她不懂“作伴”的意思,等明白是要让她和我同住同宿,她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她的家住在偏远的山坳里,她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经济条件不好。我主动给她买了牙刷毛巾等生活日用品。我常常要她搞好个人卫生,但山里人祖祖辈辈没有这份讲究,她以为是老师嫌他脏,我咬着她的耳朵说,小丫头,这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关系到女人一生的幸福。

晚上睡觉前洗漱,是山区女孩闻所未闻的。李仲菡的这段特殊经历成了她人生的拐点。在和我抵足而眠的那些日子里,山里妹子有了对未来生活最初的憧憬。我和她朝夕相处,她的英语成绩尤其比班上其他更优秀。三年后参加中考,英语帮了她大忙。同时也在她的感召下,班里的女生也都渐渐讲究起个人卫生来了。如今,她已经就职于丽江市烟草专卖局,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诸如此类,这样的故事说不完……

支教结束回海安那天,学生家长亲自给我打木箱装行李,学生们一大早就赶来簇拥着我,把我的手握得生疼,我不敢看他们留恋的眼神,怕他们掉眼泪,也怕他们看见我掉泪……

回到海安老家之后,我经常收到宁蒗学生的来信,有一天竟然收到了9封来信:有的表达思念之情,有的请教学习上的诸多问题,有的向我报喜,有的跟我分享他们生活中的奇闻趣事……我给他们一一回信,给他们答疑解惑,和他们一起畅谈人生理想。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我的努力和影响下,孩子们一个个圆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梦。

我的支教经历,使我这个出生在里下河水乡的老师,从此对云南大山深处有了特殊的情怀,我常常记起云南大山深处的孩子。在云南,我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在那里,我实现了教书育人最初的梦想;在那里,我闪烁着人生最骄傲的光辉。从此,我执着地爱上了教育,此生无悔!

我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我个人的努力只有一点一滴,是各级领导以他们非凡的胆识和担当吹起了教育扶贫的集结号。我是时代潮流中的“前浪”,我的支教经历已成为历史,我希望更多的“后浪”气势磅礴,无可阻挡!

现在的我,仍然在紫石中学这所优秀的学校里辛勤施教。难忘的小凉山岁月、不朽的支教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在争做“四有”好教师、争创教学新业绩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永不停步!

我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我是时代潮流中的“前浪”,我的支教经历已成为过去,我希望更多的“后浪”气势磅礴,无可阻挡!

谢谢大家!

图文视频:江苏省海安市紫石中学

责任编辑:王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