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文化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蕴含着一个地区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张掖市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项目带动、服务引领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产业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增加值稳步增长,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为进一步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近期开展全市文化产业典型集中宣传报道,以期推动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城滨河路中段,一处门店的上方镶嵌着“手工画艺”四个大字,门店的主人叫潘小红,她就是肃南县画艺手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创办人,也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2020年6月下旬的一天,当我们驱车来到潘小红所在的公司采访时,“手工画艺”门前的几名员工正在利用裕固族传统工具纺毛线;走进店内,潘小红正在悉心指导几名妇女进行手工刺绣制作。

潘小红年龄不大,但人生经历却不平凡。在她年幼的时候,因为两次意外事故,不仅让潘小红险些丧失说话的能力,左手也落下了严重伤残,五根手指无法正常张开。在不幸的命运面前,潘小红没有气馁,没有妥协,而是选择向命运挑战。从小深受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潘小红迷恋上了刺绣手工艺品的制作,并且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手工串珠、民间刺绣、丝网花编制等许多裕固族手工艺品,具有外表美观、工艺精良、制作繁杂的特点,这些制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近年来随着张掖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游客持续增加,裕固族手工艺品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对裕固族手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就潘小红自身条件而言,仅凭热情显然不够,还要有过人的悟性和顽强的毅力。不服输的潘小红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一股拼劲,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练习中突破障碍,用右手和牙齿互相支撑完成了第一件刺绣作品,自此踏上了创业之路。

为了能使自己的手工艺品制作的更加专业,潘小红多次前往北京、浙江、青海、兰州等地学习手工艺品编织制作技能。随着制作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她的手工艺品的成色也越来越好,市场销量也稳步增加。硬是凭着对裕固族手工艺品的热爱,凭着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和一股闯劲,潘小红把这门营生当作事业来对待,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依靠加工、销售民族手工艺品逐步走向富裕的潘小红,并没有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她把目光投向了家乡那些生活困难的姐妹,更是放不下那些和她一样的残疾人姐妹。2016年12月,潘小红正式注册成立了肃南县画艺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建成了300平米的“扶贫车间”,按照“政府引导、项目扶持、以奖代补、示范带动、分散制作”的发展模式,采取“公司+扶贫车间+农牧户”的产业模式运营,积极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把吸纳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作为回报社会的善举,公司先后吸纳就业人员58人,其中吸纳残疾人22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7人,低保户3人,企业逐步走上了专业化、规模化的轨道。

今年开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潘小红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不能面对面教学的实际情况,她采取网上直播教学的方式,为“宅”在家里的姐妹们开设了线上刺绣免费培训课堂,让她们“宅”在家里也能提高刺绣技能,增加收入。近三年来,潘小红的公司年均收入40余万元,员工月工资按季节性用工和固定用工分别达1500元至6000元不等,真正实现了贫困户挣钱、顾家、干农活“三不误”和“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如今,潘小红引领带动肃南县百余名留守妇女、贫困妇女、待业青年和残疾人就业增收;已累计举办“陇原巧手”等各类培训班30余期,培训妇女1000余人次,为民族手工艺品的传承与发展、带动贫困户、残疾人就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掖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 杨发俭 杜秀玫 王晓 崔梦娇)

来源:张掖市广播电视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