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其實對於喫已經很在意了

但是存在一個這樣的體驗:

明明肚子已經飽了

但是還是可以來一碗飯

明明肚子已經很飽了

還可以喫下一塊蛋糕

明明已經喫飽了

但是還可以喫下一頓宵夜

爲什麼我們會管不住嘴?

美國有一則經典試驗,兩組小白鼠(因爲老鼠的消化系統和人類的最爲相似)爲實驗對象,發現影響它們胃口的主要和不同含量的GLP-1有關。

對老鼠進食情況的影響程度:體內GLP-1含量較多時,老鼠則會喫得較少;體內GLP-1較少時,老鼠則更容易喫超量,甚至超出它們的身體所需。

問題來了,GLP-1是個什麼鬼。GLP-1就是一種激素,它能夠阻礙多巴胺的產生。多巴胺,就是舒服的感覺。如果GLP-1這種激素少,那在喫的時候,多巴胺就會多,那幸福的感覺就會多,然後呢,然後就停不下來啊,誰會願意停止幸福的感覺呢?只有在喫的時候體會不到什麼幸福感的人,纔會喫一會兒就不想喫了。這纔是我們解決我們沒深不見底的食慾的關鍵啊。

好了,我們的問題繼續:

那麼如何增加我們GLP-1激素分泌呢?

如果小祕書告訴你,脂肪含量越少的人,這種激素分泌會越多。這話你相信麼?這是一個悖論。

也就是說,你越胖,那,這種激素分泌會越來越少,然後喫對你的誘惑會越來越大。

接着就是你的意志力已經無法克服這種想喫的慾望,因爲喫這件事,實在太舒服了。面對這個悖論,我們該怎麼破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先瘦下來,至少開始走上從胖到瘦的軌道上來。

那這個第一步怎麼邁呢?

首先要從增加我們的飽腹感開始:

第一個要點:粗糧一定要多喫一點

糙米和燕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全穀類食物,一般會在胃腸道內停留的時間較長,這樣血糖反應平穩。同時膳食纖維本身產生的熱量低,又能吸附大量的水分,在胃部佔有一定的容積,也就是將主食多換成粗糧、雜糧或紅薯紫薯這些,最不容易餓肚子。最關鍵的是,這些粗糧會讓我們的血糖很平穩,這有什麼用呢?

TIPS:血糖的持續降低會激發食慾,精細糧食會直接讓我們的血糖升高,然後波動就加大,當過了高峯,血糖再一次下降的時候,你又會感覺到餓了。所以要確保我們喫得不多,其實需要我們的血糖在中線並且平穩的狀態下。

從實踐看,飽腹感指數最高的食物是:馬鈴薯。

它是白麪包指數的3倍。僅次於馬鈴薯的食物是:魚肉、燕麥、柳橙、蘋果和蕎麥麪食。我們要做的,是多喫這些讓自己身體“喫飽”的食物,

少喫,不喫讓自己精神“喫飽”的食物。比如飯後甜點、冰淇淋、飲料等。

第二個要點:每餐都要喫蛋白質

首先我們想喫東西,是來自胃釋放的一種激素,這種激素叫GH,這種激素越多,我們就越想喫東西。怎麼樣可以讓這種激素變少呢,那需要我們多攝入蛋白質和脂肪。而蔬菜和水果並不能很好的抑制 GH釋放激素 的分泌,飢餓感較強。會導致我們越喫越餓的狀態。蛋白質大家都瞭解,但是脂肪……

其實優質的脂肪,對於我們身體是非常有益的,

而且也是我們身體不可或缺的元素。每餐保證攝入一定的蛋白質和脂肪入是必要的,例如:早餐的牛奶雞蛋,午晚餐的雞胸肉等白肉,加餐的酸奶或蛋白粉等。

第三個要點:不要讓自己餓着

這句話其實大家都聽說很多次了。但是很多人還是不重視,覺得我餓一點沒關係。餓着餓着就習慣了。小祕書告訴大家,如果我們在喫飯前是非常餓的狀態,也就是說,這個時候我們的血糖是非常低的狀態。這個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就是狼吞虎嚥。喫飯喫得很快,這樣消化系統神經及激素調控還來不及反應,等感覺到飽的時候其實已經喫多喫撐了。

有的小夥伴說我可以用意志力來控制,每口飯都咬到固定數量再下嚥。小祕書告訴你,這太累了。靠意志力的減肥,是可以減,但是太不人道了。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不費力,不難受的減肥方式。這些所謂的不難受都是通過改善一些細節來做到的。

那如何做到不餓呢?

很簡單,就是在兩餐之間加餐。喫個香蕉啊,蘋果啊。在喫飯前,喝一口熱湯也可以。身邊要有一點蘇達餅乾這些飽腹感強的小主食,實在因爲工作延遲喫飯的話,就喫一點,墊墊底,不至於讓自己的血糖坐“過山車”。

Tips:以上三個要點,不是注意一個,是要在每一天都要注意到,三點都要符合,都不可以逾越,這樣開始你纔可以進入飲食的正常軌道,從而開始進入變瘦的良性循環裏,在這個循環裏,你會變得越來越不饞,最後對於食物的興趣降低到正常水平,這樣你就可以輕鬆地,發自肺腑地掌握了良好的飲食習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