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3月8日,上海的春天刚刚到来,但一个人再也看不到上海的春天了,她8日在家中写下自杀遗书后自杀,由于抢救不合时宜,她被宣布死亡,她是中国无声电影时代的著名影星阮玲玉,那时,她只有25岁,阮玲玉的突然离世,给当时的人们和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悲痛和遗憾,随后又有了无数的疑问,阮玲玉正值最佳年华,演艺生涯一路高升,她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自杀?她是为爱而死还是为了别的什么?这都是个谜。

1935年3月8日,上海的春天刚刚到来,但一个人再也看不到上海的春天了,8日,她写下遗书后在家吞下药物自杀,由于抢救不合时宜,她被宣布死亡,她是中国无声电影时代的著名影星阮玲玉,那时,她只有25岁,阮玲玉的突然离世,给当时的人们和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悲痛和遗憾,随后又有了无数的疑问,阮玲玉正值最佳年华,演艺生涯一路高升,她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自杀?她是为爱而死还是为了别的什么?这都是个谜。

1、 冉冉升起的电影明星

阮玲玉1910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她小时候跟着母亲到上海谋生,后来,母亲在一个大家庭里做佣人,靠着微薄的工资依靠阮玲玉,她的童年并不顺利,阮玲玉形成了一种悲观而敏感的性格,这预示着她将在舆论中自杀,1917年,阮玲玉的母亲向仆人的张师傅求情,让阮玲玉可以以一半的学费进入当时上海的一所传教士女子学校,然而,阮女士并不习惯这种阅读方式,一年后她选择了退学。

她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1926年,在上海,很多东方女孩都想拥有一个像上海一样向往的地方,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孩选择进入一家电影公司,成为“现代都市”的“现代女性”,在命运的帮助下,她顺利通过了考试要求,进入了演艺圈,然而,她没想到自己会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选择自杀。

16岁的女孩阮玲玉生来就有一种忧郁的气质,当时,有人说她“风度翩翩,美不胜收,百花齐放,景颇布虽未经装饰,但神韵如出一辙,评价颇高,阮玲玉因其固有的优势,进入演艺圈后发展迅速,她参加了她的第一部电影《夫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拍了几十部电影,如《白云塔》、《春梦故都》,更何况,《春梦故都》让她摆脱了“花瓶”的身份,结束了她之前拿小成本电影步入一线女演员行列的日子。

2、 混乱中的恋情

说到阮玲玉的爱情,我们应该从母亲做家政的富裕家庭说起,1916年,7岁的阮玲玉在1916年认识了张家口四少爷张大民,但那时,他们还年轻,没有感情,1925年,15岁的阮玲玉认识了刚从大学毕业的张大民,这时,张大民无所事事,见到阮玲玉后,她一见钟情,追求她,出身贫寒的阮玲玉受不了这样的“热”追求,两人在一起后,阮玲玉选择了从教会学校辍学,但张大民渐渐失去了对阮玲玉的热情,回到了上海多彩的世界,这时,阮玲玉在张大民哥哥张惠冲的建议下,去申请电影公司,并取得了成功。

一夜成名的阮玲玉出生在电影界,这让早已对她失去兴趣的张大民又回来了,不过,后者并不在乎阮玲玉,而是她演戏后赚的钱,在五彩世界欠下巨额赌债的张大民开始缠着阮玲玉,1932,阮玲玉抓住了上海松湖抗日战争的机会,逃离了香港的张大敏,在那里她遇见了第二个人唐继珊。

阮玲玉认识了富商唐继山后,就对他产生了感情,他们很快决定在一起,但阮玲玉没想到的是,唐继山娶了一个有头发的妻子,回到上海后,两人继续同居,而张大民的纠结还没有结束,为了解决隐患,阮玲玉和张大民签订协议,每月给他100元,作为不再纠缠的条件。

然而,张大民很快将阮玲玉告上法庭,因为他不满意,他诬告阮玲玉在张家盗窃财物,并将其转移给唐继山,唐继山自然不愿提起诉讼,他让阮玲玉告诉公众他们不在一起,于是两人同时把阮玲玉赶了出去,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牺牲阮玲玉,一时间,谣言传遍了上海滩,阮玲玉很快发现唐继山有了新的恋情,1934年拍摄《新女性》时,她终于爱上了导演蔡楚生,但被告知他有妻子,就这样,阮玲玉在事业上因为讽刺当时的记者而在《新女人》中遭受了很多的辱骂和道歉,然而,她的感情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打击,1934年的阮玲玉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3、 舆论真的可以压垮人

1935年3月8日,阮玲玉自杀,只给世人留下两封自杀信,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应该是最后一句话:“啊,我很遗憾死了,但我还是害怕人们的言辞,”虽然很多人对遗书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但这句话再恰当不过地表达了阮玲玉自杀前的心情。

民国时期,中国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激烈时期,一方面,上海成为中国时尚的前沿,即“东方巴黎”,人们竞相模仿西方时尚,尤其是在表演艺术方面,但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社会仍然被古老而厚重的“传统”所包围和笼罩,阮玲玉作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影星,自然站在了上海舆论的最前沿,她复杂的爱情史为许多上海小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以满足普通人对大明星的好奇心,例如,一向以报道娱乐八卦和秘密信息著称的《上海玲珑》杂志一度火爆,被张爱玲视为“上海女生的一本”,对于阮玲玉这样的顶级明星,“玲珑”自然不会错过任何可以挖掘的八卦新闻的踪迹。

从1933年第三卷第一次报道阮玲玉的感情到阮玲玉去世,玲珑对阮玲玉、张大民、唐继山三人的三角关系进行了多次报道,在这些报道中,阮玲玉被视为舆论领域的“工具”,众多报刊把阮玲玉的八卦新闻当成赚钱的工具,这与真假无关,只在乎钱成了他们遵守的“潜规则”,在这种社会形势下,舆论对阮玲玉是势不可挡的,作为公众人物,阮玲玉难逃“窥探私事”的压力,死亡是她最后的选择。

温世军说:

偏见是座山,没有人能把它移开,前段时间,很多韩国演员自杀,其实是迫于舆论的巨大压力才做出选择的,俗话说“天下无新意”,80多年前阮玲玉的悲剧现在又上演了,有解决办法吗?

窥视私家,憎恨富人,可能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阴影,然而,作为一种媒介,它不仅不能吸引人们向善,而且在利益的驱使下诱惑甚至放大人性中的这种罪恶,也被称为“新闻自由”,这种直接触及人性阴暗面的犯罪行为,是道德自律所不能禁止的,唯一依靠它的方法可能只有法律,但这是法律规定的吗?

参考文献:

1杜若胜:《从阮玲玉之死看中国现代媒体舆论传播的性别倾向》,《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05期。

2赵燕露:《中国早期电影史上的阮玲玉》,《大众文艺》2017年第13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悦)

本文是浩然文史学自媒体的原著,严禁擅自转载。

本文中使用的图片除特殊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您。

我们将每天为您提供精彩的历史文章,请注意我们的账号!你的喜欢,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