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的调整,一直在继续。

首轮第一场之后的扩防、增加格林的持球、戴维斯高位进攻之类。

次轮第二场开始不用德怀特·霍华德,增加戴维斯移动中接球;第三场下半场不用麦基,对球施压,快速强弱侧转移。

第四场小球阵容,戴维斯对位威少,勒布朗与朗多弱侧收篮板球起速,阵地战大量空切多点出球。

今天又变了。

今年季后赛场均得29分联盟第六的戴维斯,今天13分。

按一般标准:哇!失常啦!

——戴维斯今天投了9个篮,4个是长距离中投,篮下3个,禁区边2个。

——第一节戴维斯就4个助攻:两个三分球,两个喂篮下给卡鲁索们上篮。

——与对开拓者第四场差不多:

不得分了,高位策应去了。

反过来,勒布朗开场第一球是:深入篮下,交叉掩护,哈登戈登二人没沟通好,KCP摆脱戈登切出,戴维斯给KCP做球,三分球。

——本来该是戴维斯掩护,勒布朗做球的,反过来了。

实际上第一节就是如此:

勒布朗在篮下坐,戴维斯去高位蹲。

稀里哗啦打了会儿,勒布朗一个三分打到23比7后,下去了,戴维斯带朗多们打起了鹈鹕时期的套路:挡拆内切,给卡鲁索保送上篮传。

防守端,俩人角色也交错了:

戴维斯依然如上一场似的守威少,勒布朗是负责轮转扫荡的那个:2抢断1封盖,以及不知多少次补位(开场哈登那个上篮,勒布朗还试图造进攻犯规来着,虽然摔得有点假)。

所以第一节一度都33比11了。

之后,也就那样了。

当然,对面一度打出11比0,然后沃格尔教练一个暂停,又拉开了。

上一场湖人三分球30投9中而已,但空切穿插,内线得分62。今天对面扩防,但湖人三分球开了,而且刻意为之,且有花样。

比如KCP和格林的弱侧二人转抢出的三分球机会,比如开场勒布朗给KCP低位掩护、戴维斯做球的三分球。

花样多了,于是37投19中的三分球。

大概就是:

小球拉开空间了,你扩防,就打传切;你收缩,就投三分。

丹东尼懵了。

卡鲁索有一个勒布朗式的漂亮追帽。库兹马很高效的17分。朗多不如他兄弟抢镜——在场边都吵起来了——但有个细节,我很喜欢:

一度被掀起追分潮时,朗多朝库兹马吼了一嗓子,让他注意防守轮转,别漏人。

众所周知,朗多这脾气很得罪人,当初雷·阿伦的不爽,与此不无关系。

但在湖人,场上除了勒布朗,是得有个老将吼吼,来保持警觉。沃格尔也不反对这个——当初在步行者,负责场上喊的就是大智者大卫·韦斯特。

如此,场上乱成一锅粥时,不至于继续糟糕下去。

场上随时有一两个吼出来队友能听的人(勒布朗、朗多),有足够多的调整来应付不同节奏,就是会不一样些。

哈登说了段话,大意是:

“除了最后几场比赛,我们防守都很好。主要是像篮板球这种事,我们纪律不够(才没抓到)。湖人打出高潮,当你好容易停住他们进攻时,又被抓到前场篮板,就很容易泄气。”

——实际上,常规赛,他们的进攻与防守篮板都是联盟倒数第六。

进攻篮板是投三分多自己放弃的,防守篮板……嗯。

是纪律的问题吗?怕不尽然。

本来以他们的阵容,要抢好篮板,就是勉为其难。

丹东尼之前也提到,他试图解决球队动力不足的问题。

我想:

当一个系列赛4场下来,全队五个人每场34分钟以上,比赛时间960分钟有830分钟扣在六个人身上,每个位置平均矮对面5公分轻个10公斤,死扛快跑,还指望球队动力足……总好像哪里不对劲。

体力不是光靠发狠就能有的。篮板球不是光靠纪律就能抢到的。996不是靠画大饼就有拼劲的(嗯这行划掉)。

丹东尼带队四年以来:

2017年第六场75比114被马刺席卷淘汰。

2018年第七场连发27个三分球不中被淘汰。

2019年杜兰特倒下却被库里一个第四节神奇表现解决第五场,再被勇士第六场末节起速卷走。

今天第一节就被打懵提前输了,之后不必再提。

一根筋不调整了,动力鼓不起来了,收尾被卷走了。

好像总是这样?

小球阵试验其实挺好的:保持压迫,压垮对手,挺酷。

但是吧……

2015年总决赛后三场,勇士就是七人轮换顶下来的,伊戈达拉因此得了总决赛MVP——然而但勇士之后,也总是用个博古特或帕楚利亚填些时间,关键时刻才放小球。

2012年东部半决赛和决赛,迈阿密热也是小球:查尔莫斯+韦德+勒布朗+巴蒂尔+哈斯勒姆这个最高203公分的首发一路趟过了沃格尔教练的步行者,跟凯尔特人打得难解难分——然而第二年热还是用乔尔·安东尼这些长人,到补上鸟人才打出了27连胜。

2014年总决赛,马刺是换上了迪奥打小首发,才开始席卷热——然而之前之后,还是让斯普利特站首发的。

去年总决赛最后两场,伊巴卡发挥神勇,但纳斯教练也没说把加索尔直接踹了算了。

本系列赛,湖人慢慢雪藏了麦基和德怀特,但戴维斯还是在场的:他终究算个长人。

极端的小球阵,理论上是无敌的——尤其是在NBA2K里。

防守端快速缩放轮转,进攻端无限空间。只要执行得当,对方毫无空间,自己都是空间,怎么想都爽。

但用到实践上,小球阵容已经很耗体力了,短轮换更耗体力。

所以应急时用用挺好,真当常规阵容使,容错率就很低。

与此同时,进攻纯粹依靠空间拉开,可调整的余地就很小了。

2009年的魔术是如此,2015年的鹰是如此,今年的雄鹿也是如此。

湖人这连续多场的有序调整,除了沃格尔教练改小球阵的套路外,还有赖于两个王牌的调整。

勒布朗不单是能如第三场那样半场飙29分,也不只是能突破分球。第三场第三节的4封盖、第四场的策动空切、今天开场的无球掩护和之后的连续三分球。

戴维斯不单是能攻击内线和守护禁区。第四场的换防威少,今天的高位策应,都在释放出队友空间来。

《少林足球》里,吴孟达说足球无非停传带射,篮球里的攻击招式,姑且简化归纳为投突传挡切靠。

王牌能担当的角色多,球队能调整的套路就多;对手需要的应变和猜测就多。

反过来,如果王牌和球队都相对一根筋不调整,只靠一招,人还少,体力还弱,越打越紧张,那就容易糟糕。

篮球史上的大多数极端套路,如双塔甚至三塔(1998年波波维奇试验过……),如极端小球,理论上都可以成功:

靠纪律,靠效率,靠特定打法,都行。

但那是建立在“人如机器一般不会犯错”的基础上。

只要打球的还是人,而非机器,那就是会有起伏,会累,会判断失准,会漏掉理论上堵得住的人、投丢理论上投得进的球。

与此同时,招式单一,意味着能先声夺人,但只要一下打不死,就有得缓。对手调整过来了,你怎么办?

打游戏的都知道,不怕boss强,只怕招式多变的boss。只要是有套路的boss,多死个几次,摸准招式了,就有得打了。

打游戏的也都懂:轻甲攻击强还灵活,理论上只要避开一切进攻,就能迅速砍死对手;重甲笨重进攻还不高,但容错率高,被挨了一下还有缓。

而人不是机器,总会出错的。

多备几套轻重甲,打不通的boss也应变得来啊。

湖人是平时打大球,急了也能打小球;丹东尼就没第二套班子。觉得球员缺动力……真不能怪他们吧?

当然,那就是他们整个的建队思路。求仁得仁吧。

说个迷信吧:

1981年摩西下克上淘汰湖人,1986年大梦下克上淘汰湖人,1996年大梦下克上淘汰湖人,2009年姚明在那年此前湖人只输过3场的斯台普斯球馆,客场带伤轰下西部半决赛第一场。

历来休斯顿克湖人的,都是巨人。

哪怕对面是天勾是三塔,还是巨人顶着上才能赢。

说些巧合。

这是勒布朗第二次淘汰哈登+威少——上一次是2012年总决赛,他拿到第一个戒指。

也就是那年,哈登+威少西决淘汰了丹尼·格林。之后格林跟威少哈登互有胜负(2014、2016、2017),今天格林算是淘汰了哈登+威少,报仇了。

也就是那年,朗多最后一次进了分区决赛。

也就是那年,塔克结束了在德国的联赛,回到了美国。

也就是那年,哈登离开了雷霆,开始了新的旅程。

也就是那年,安东尼·戴维斯进NBA了。

也就是那年,湖人的主帅变成了迈克·丹东尼,德怀特·霍华德初次去到湖人。

八年之后,一切都天翻地覆。

也就是那年,勒布朗在季后赛初次迎战保罗·乔治,对手主帅正是沃格尔。

也就是那年,勒布朗在东部决赛最后一次决战朗多,对手主帅正是里弗斯。

下一轮西部决赛,这些命运交错的敌友,会重新聚首吗?

约基奇:

我持不同意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