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中學被曝食物變質,即使“食堂系縣委書記老丈人承包”是謠言

喬志峯

雲南一中學被曝提供變質食物,家長:食堂系縣委書記老丈人承包。

9月10日,雲南威信縣第一中學部分學生家長反映稱,平橋校區食堂給學生喫發黴變質的蔬菜和肉類,引發廣泛關注。視頻顯示食堂內外環境衛生狀況令人堪憂,疑在涉事學校的食堂外地上,裝在塑料袋內的白菜有腐爛跡象,而在食堂洗菜間,切成丁狀的土豆成框直接擺放在下水道上,案板上的新鮮肉顏色發白。目前食品安全部門已進駐到學校展開調查。(9月12日觀察者網)

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曝出此類與學校食堂有關的負面事件了。

但不管曝出多少,我們都不應該感到麻木,更不能“習以爲常”。畢竟事關下一代的身體健康安全,必須零容忍,對曝出的每一起惡劣事件,輿論都應當一追到底,直到責任人受到處理。

輿論監督不是萬能的,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對於某些領域的痼疾,往往也是治標不治本。但不管怎樣,解決一起算一起吧。

校園生活,是很多人的美好回憶。但學校食堂,給人留下的回憶常常並不那麼令人那麼愉快。學校食堂食品質次價高、味同嚼蠟,倒還罷了,反正是大鍋飯,忍忍就過去了;而衛生問題和變質食材,卻讓人忍無可忍,也不該忍。已經發生過那麼多安全事故了,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校園食堂食品問題頻發,不僅嚴重影響了涉事學校的聲譽和形象,更是給學生們的身體健康安全埋下了諸多隱患,必須引起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面對學校食堂的負面新聞,人們最容易想到的原因,一是學校的管理者缺乏足夠的責任感,沒有將食堂安全當回事;二是相關部門監管不力、把關不嚴,學校食堂遊離於正常監管之外,以至於出現問題。上述兩條,確實是引發問題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但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往往被人家長和公衆忽略,那就是學校食堂的經營模式和管理體制的問題。

據瞭解,現在大部分學校食堂的經營模式無外乎兩種,一個是學校自營,直接由學校人員管理和經營;另一個是對外承包,由社會人員經營,向學校交納承包費。

相對而言,第一種模式的管理相對較嚴,而後者卻往往不那麼規範。也難怪,商家天然就是逐利的,承包食堂要交承包費,承包者當然希望能夠連本帶利地賺回來。一些食堂承包者爲追求經濟效益無所不用其極,或抬高學生餐費價格、牟取暴利,或爲降低成本罔顧食品質量、購買廉價食材,食材變質也捨不得丟棄。

而在學校食堂承包的過程中,還出現了一些暗箱操作的現象,領導親屬或給回扣多者中標,導致學生利益受損,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如果家長反映的情況屬實,那麼雲南威信縣第一中學食堂出現的,還是老問題。唯一讓人略感意外的是,據傳食堂承包者不是學校領導的親戚,而是地位超然,竟然是縣委書記的老丈人。

縣委書記算得上是“一方諸侯”了,是縣裏說了算的“一把手”,其老丈人竟還要幹食堂掙小錢,不說絕無僅有,起碼並不多見。太意外了,有點不符合常識。

寫完此文,看到事情的最新進展:9月12日,雲南昭通威信縣人民政府回應“縣委書記老丈人承包中學食堂”說法稱,經覈實 ,該信息不屬實,屬謠言。10日,學生家長在威信一中找到了存在腐爛跡象的豬肉、白菜。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佈消息稱食堂系縣委書記老丈人承包。

於是,將最新回應補充進來,給讀者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當地否認了“縣委書記老丈人承包中學食堂”的說法。那麼,承包人到底是何方神聖?到底有什麼社會關係?希望當地能夠早日予以公開,給學生和家長一個交代,也給關心此事的網友一個說法。

即使“食堂系縣委書記老丈人承包”是謠言,關於學校食堂安全的反思仍應繼續。

怎麼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確保不出問題,爲學生的健康保駕護航?無疑,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一是需要學校食堂的經營者提高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不要爲了追逐利潤而放鬆了對食品質量的要求,否則出了問題還是得自己買單,得不償失;二是學校要重視食堂安全,將其放在跟教學質量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三是監管必須給力,教育主管部門、食藥監部門等都要守土有責,絕不能讓學校食堂成爲監管的盲區。

除了上述的常規方法之外,我個人覺得還可以採取一些更有針對性也更直接的舉措。在《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中,規定爲確保學生“營養餐”安全,學校負責人應陪餐,餐費自理。竊以爲,“校長陪餐”是個好舉措,應該推而廣之。不光是“營養餐”,學生的一日三餐都應該讓校領導陪着喫;不光是農村義務教育領域,其他學校也可以讓校領導陪着喫一喫。

有了領導的重視,很多事情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引起領導重視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領導“置身事中”而非“置身事外”。例如,針對礦難頻發的現狀,相關部門出臺了“煤礦領導帶班下井制度”。一想到自己也須下井,礦領導還能不重視安全生產嗎?同理,一想到自己要陪學生喫飯,校長們能不關心飯菜質量和食品安全嗎?

相信有了校領導的親自把關,食堂飯菜的口味會越來越好,食品安全也更能得到保障。好的制度要充分發揮作用,就必須落到實處並長期堅持。一定要讓校領導們將“陪喫”進行到底,並且認真地去喫、帶着對孩子們的感情去喫。只有這樣,才能喫出“滋味”來、喫出“責任感”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