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豐年間,天津三岔口金剛橋橋頭,靜海人高有貴開了一家包子店。

高有貴小名爲“狗子”,他包的包子皮薄餡多,極受食客的歡迎,每天到他店喫包子的人絡繹不絕。

因爲客人多,高有貴也比較沉默木訥,一心鋪在包包子上,大家都戲稱狗子沒時間搭理食客,時間長了人們說“狗子不理人”,後來就成了“狗不理”。

“狗不理”包子雖然只是一家小小的包子店,但它得到的榮譽一點都不少。

當年紫禁城的慈禧太后喫了包子之後,直誇:“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

從此“狗不理”包子名噪全國,由此成爲真正的包子界領頭羊,“包子一哥”實至名歸。

時光荏苒,一百五十年過去了。

到了現代,人們但凡說到中國的包子,在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印象必然是“狗不理”包子,狗不理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和包子融合在一起,這是何等榮譽,何等影響力。

就像烤鴨必定想起全聚德,麻辣就必然想起川菜,火鍋必然是重慶一樣。

可以說“狗不理”包子不僅僅只是包子,還是人們對百年老店的期待。

但是不管是全聚德烤鴨還是狗不理包子,中國知名的百年老店最近這些年都出現不少問題,甚至是信任危機這種大問題。

烤鴨不好喫嗎?包子不好喫嗎?

從大多數食客對它們的評價不難看出,與其說是因爲價格太貴,服務不好導致的抱怨,倒不如說是因爲人們覺得它不值這個價。

有知名美食自媒體就認爲:“(狗不理)包子手藝和用料很家常,味道沒優勢,給人的感覺是靠着狗不理的招牌,宰遊客的天價買賣”。

就這樣,狗不理品牌的美譽度嚴重下跌,導致“狗不理”最終變成“人不理”,成爲一個衆人吐槽的品牌。就

我們希望狗不理越來越好,成爲百年老店的民族品牌,而不是一個只知道宰客,還死不悔改的包子店。

要是真的成爲這樣的存在,那麼情願不要這種百年老店,因爲這是在玷污民族品牌。

當年慈禧太后什麼山珍海味沒喫過,卻依然誇讚狗不理包子,說明當年的狗不理包子的確有獨特之處,而狗不理包子店現在要做的是找回自己曾經的初心,找回當年的創始人高有貴的初衷,當年高有貴不搭理食客是因爲自己沉默木訥,一心埋頭搞好包子質量,故而創造出狗不理包子百年的品牌名譽,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故作清高的不搭理食客,對食客的抱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無論當年如何輝煌,無論什麼時候,對於一種食物來說,最好的品牌永遠是質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