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記者王璐 羅逸姝)“兩化合並”將催生化工業萬億級“巨無霸”、中國寶武合併太鋼集團打造“億噸鋼鐵航母”、山東能源集團與兗礦集團聯合重組成爲全國第二大煤炭企業……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國企重組整合動作頻頻,成爲資本市場重頭戲。

以實施三年行動方案爲契機,國企改革衝鋒號再次吹響。業內人士認爲,國有資本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是重頭戲之一,國企併購重組將提速落地,迎來新高潮。有關專家建議,在這一過程中要實施綜合改革,將國企併購重組與轉換體制機制統籌考慮,同時充分發揮不同層次資本市場的功能,創新併購重組方式,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重頭戲頻頻上演 國企重組整合再迎高潮

趙乃育 繪

央地國企重組動作頻頻

“兩家企業的合併正在進行中,要經過內部的很多研究、程序。必要性很強,我們會積極推動這個事情。”中國中化集團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近日由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企業家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首次就“兩化合並”對外公開表態。

這意味着,一家化工行業的巨無霸央企即將誕生。據瞭解,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均上榜《財富》全球500強,在2020年的排名分別爲第109位和第164位。兩家央企去年營收合計1萬億元左右。

據瞭解,今年“兩化合並”最先從農業化工板塊拉開了大幕。1月5日,兩家企業同時宣佈,將各自旗下農化板塊業務注入新設立的先正達集團,涉及先正達股份有限公司、安道麥(000553.SZ)、揚農化工(600486.SH)以及中化化肥(00297.HK)等公司。資產劃撥到位後,先正達集團在今年6月正式宣告成立。

除了化工領域,能源、汽車等多個行業的央企專業化整合也在推進。據《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央企煤電資源區域整合試點第一批資產劃轉已經完成;兵裝集團、一汽、長安汽車、東風汽車以及南京江寧經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資本達16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企業與地方國企之間的重組整合也加速推進。繼去年無償受讓馬鋼集團51%股權後,中國寶武集團今年8月21日又與山西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後者將向前者無償劃轉其持有的太鋼集團51%股權。劃轉完成後,中國寶武將間接控制太鋼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太鋼不鏽62.70%的股份。

地方國企併購重組更爲火熱。8月25日,山東省國資委宣佈成立山東省國欣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國欣頤養健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國欣文旅是在魯商集團全資子公司山東文旅集團基礎上,重組魯商集團、山東黃金、魯信集團、山東能源、山東高速、山東國惠等6戶省屬企業的相關資產建立的。而國欣頤養則在山東能源集團全資子公司山東頤養健康集團基礎上,重組了山鋼集團、山東黃金、山東能源、山東國投、山東國惠、水發集團、山東地礦等7戶省屬企業的多個子公司。

而在此之前的7月份,山東能源集團與兗礦集團、山東高速集團與齊魯交通集團這兩對聯合重組已經開啓,涉及多家上市公司。按2019年財務數據測算,重組後的山東能源集團、山東高速集團資產總額將分別達到6379億元、9452億元,營業收入將分別達到6371億元、1237億元。

國有資本佈局優化調整效果初顯

“國有資本佈局結構優化調整一直都是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務院國資委在持續推進的重要工作。”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併購重組,可以加快國有企業處置低效無效資產、完成殭屍企業清理退出步伐,可以加快國有資本在戰略新興產業、重大技術創新領域的佈局或是更好向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集中,可以更好實現國有資本佈局結構的優化調整,提升國有資本與生產資源的配置效率,改善國有企業的財務績效。

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國企混改中心負責人朱昌明也認爲,國企併購重組主要從不同維度發揮作用,一是對國資國企實施專業化整合,可以有效化解過剩產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推動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集中、向企業主業集中,實現集約化經營,重點是解決重複投資、低水平同質化競爭的問題;二是對國資國企進行戰略性重組,可以實現國企優勢互補、產業協同,優化和調整國有資本結構,充分發揮產業協同效應,增強國企競爭優勢,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條;三是在戰略新興領域的併購重組,可以實現國資國企在戰略新興領域的佈局,培育產業技術創新“頭部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羣。

從年內上市公司推進併購重組的行業類別來看,多爲建材、能源、化工、交通基礎設施等企業,大部分公司併購目的爲多元化戰略或者橫向整合。

以重組後的山東能源集團爲例,這一新組建的全國第二大煤企定位爲山東省能源產業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將在鞏固發展煤炭、煤電、煤化工三大傳統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貿易三大新興產業,積極打造全球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業。而中國寶武與太鋼集團的聯合重組,將實現“億噸寶武”的規劃目標,同時增強中國寶武在不鏽鋼領域的綜合競爭力。

“從已經完成的併購重組案例來看,國企重組普遍起到1+1>2的效果,不僅僅體現在企業體量規模上,更體現在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提高,有助提升國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朱昌明表示。

5月13日,中金黃金宣佈正式完成了定增收購內蒙古礦業90%股權及中原冶煉廠60.98%股權。業內人士認爲,這將大幅提升中金黃金業績水平和持續盈利能力。從2020年半年報來看,中金黃金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16億元,同比增長6.22%。

兩化農業化工板塊的整合帶來的效應也初步顯現。先正達集團8月27日發佈的首份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銷售額約120億美元,同比增長2%。集團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達2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

不過,受疫情等因素影響,部分上市國企重組之後也面臨着諸多考驗。中國船舶收購江南造船100%股權等的併購重組計劃於2020年4月1日順利完成,被視爲“南北船”合併的重大進展。不過,從8月30日中國船舶發佈的2020年半年度報告來看,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2.16億元,同比下滑0.6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4億元,同比下滑幅度高達90.69%。

重組整合將迎新高潮

8月初,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不久將印發實施。中國將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爲契機,再次吹響改革的衝鋒號,通過加快深化改革,讓企業機制活起來,讓佈局結構優起來,讓發展動力強起來。

“雖然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尚未正式對外公佈,但是,國企併購重組作爲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調整優化國資國企結構的重要舉措,實際上已經在穩步實施,以推進國企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朱昌明認爲,國企併購重組下一步將向更廣和更深領域推進,央企和央企之間、央企和地方國企之間、地方國企之間的壁壘將進一步被打破,國有資本和生產要素的流動將更加順暢。

在劉興國看來,無論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還是落實科技強國戰略,都需要切實改善國有資產質量、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和國有企業競爭力,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可以藉助資本市場併購重組來完成,預計隨着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正式發佈,國有企業併購重組將迎來新高潮。

按照國資委年初的部署安排,今年要在持續推進瘦身健體中更加突出主責主業。同時,重點推進裝備製造、化工產業、海工裝備、海外油氣資產等專業化整合以及煤電資源區域整合,研究啓動煉化業務整合,繼續抓好煤炭等去產能工作。

國務院國資委祕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日前的國新辦發佈會上也表示,下半年,國資委將進一步積極推動央企專業化整合,特別是涉及糧食儲備、油脂油料加工、海工領域的央企。

朱昌明建議,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要實施綜合改革,國企併購重組與轉換體制機制要統籌考慮,將以“管資本”爲主的國資管理模式實施落地,適應國企併購重組後的管控要求。其次,要充分認識增強“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的“極端重要性”,通過授權放權、優化公司治理、市場化機制、強化激勵等改革舉措進一步激發國企市場活力和競爭力。此外,要高度重視多層次資本市場在國企併購重組中的作用,充分發揮不同層次資本市場的功能,引入優先股、可轉債、債轉股等工具,創新併購重組方式,進一步降低併購重組的門檻。

劉興國則表示,下一步併購重組的推進,需要注意以下關鍵問題:一是要遵循市場化原則實施併購重組,避免以行政意志強行推進;二是適當引導、規範國有企業併購重組,嚴禁企業爲了短期利益與市場炒作而頻繁買賣資產、業務、股權;三是加強國有企業併購重組監管,嚴防管理層獨自或夥同他人以併購重組爲幌子惡意侵佔國有資產。(完)

來源:新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