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孫女在我家整整生活了16年了,16年來,她由一個不足三斤的嬰兒長成婷婷玉立、嬌小可人的大姑娘,知道這層關係的人,都誇我和她姑婆爲娘室立了個大功。然而,你可知道這其中的緣由和故事嗎?

1

侄孫女居住在洋縣龍亭鎮北部一個丘陵鄉村,那裏山不算大,但溝卻很深。地不太肥,但卻養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後生。侄孫女一家和她的鄰居,祖先們就住在這塊山溝裏。侄孫女的太太就是我岳母。她一生勤謹樸實,爲人忠厚,與世無爭。大舅哥、小舅哥更是老實的有些木訥,與生俱來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最終還是葬在了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與這塊盡是料姜石的黃土地不離不棄。那麼,侄孫女又是如何由我們撫養呢?此事還得從根上說起。

侄孫女她父母親均是殘疾人,父親在四歲時玩鐵絲不慎將一隻眼睛戳壞,儘管我和她姑姑跑城固,上漢中費盡周折,最終還是沒能治好,留下了終身眼部殘疾。侄孫女是她母親生育的第五胎孩子。前四胎分別爲兩個男孩兩個女孩,侄孫女的母親還是在婚後1999年第一個孩子上身後就患上了格林巴利氏綜合症的後遺症(輕度半身不遂)。

第一胎生了個男孩,一家人喜不自勝,第二天侍候滿月哩,侄兒進城購置了席上的所有用品,當天晚上請來村裏的廚子做了六席,結果第二天早上起牀後,患病的母親的胳膊壓在了孩子的脖子上……一家人只好謝絕了家門戶族,鄉親鄰里,埋掉了孩子……

侄兒媳懷的第二胎六個月小產。不久又懷上第三胎,並順利降生,是個男孩,長的黑胖結實,託人代養六個月後,侄兒和侄兒媳婦思子心切,寧要見見孩子,結果從城裏送回老家不幾天,又因水土不服,拉稀不止脫水喪命。第四胎又小產。到了2003年10月份,侄兒說:“她又懷上了,怎麼辦?”我和他姑說:“這一胎無論如何也要保住,不能再有啥閃失了。”於是,2004年春節過後,她姑就在縣城南環路一帶給尋找房屋和保姆,安頓好後,將患病的侄兒媳婦接下來居住全程照管。按時到醫院進行檢查,終於這一年6月30日在縣計生服務站順利產下一個只有1350克的女嬰。不足三斤的女嬰在暖箱裏呆了一週後,被她姑婆抱回到家裏,起個啥名字合適呢?不足三斤就叫她三斤吧?至此,直到第二年上戶之前,孩子一直沒有取名,被喚作“三斤”。

侄孫女足月後,由於我要上班,老伴哮喘病嚴重,只好暫時由她姑姑和外爺代養,我和老伴隔三差五前去看望。第二年六月過了週歲還不會走路。2005年7月,遠在深圳上班的大兒子回家後前去她被人照料的地方看她,見孩子獨自一人坐在門外的草蹲上目光呆滯,見到有人到跟前來嚇的哇哇直哭,兒子心酸落淚,一把抱起來邊走邊脫掉孩子身上的髒衣服,先到商店給孩子買了兩套換洗的衣服,又給買了兩罐子嬰幼兒奶粉,到家後,大兒子對我和老伴說:“我把孩子給你們抱回來了,今後她就是咱家的人,我們還沒有結婚成家,沒有孩子,經管好她就是你們二位老人的主要任務,我舅他們活了一世人,不能讓在我老表他們跟前完了。”

2

從此,侄孫女就來到我家,成爲我家庭的一個主要成員(儘管戶口沒在一個本子上)。我和她姑婆精心精意全力照管,孩子喫的奶粉是秦俑牌,12元一包,爲了使孩子不斷口糧,在深圳工作的大兒子常常給往家裏打款,資助買奶粉,漸漸地她長大了食量增加,爲她準備的口糧就整箱地批發,爲了讓她儘快地硬幫起來,我給她買了學步車,到2006年3月間,孩子離開學步車開始走路了,我和她姑婆十分高興,生怕這個產後不到3斤的嬰兒會是畸形小矮人的擔心隨着她的言行舉動,曾經的擔心沒有了。眼看着她逐漸長大和智力發育,我們走到那裏就把她帶到那裏,2007年,大兒子要我們去深圳過年,只有兩歲半的她被我們帶去了深圳,到深圳後,大兒子又給她購置了新衣鞋帽,春節期間,我們帶上她一起遊了蓮花山、紅樹林、中山公園、世界之門窗等地。2015年國慶節期間,我們一家人去陝北,北京旅遊又帶她同往。這些年來與我和她姑婆形影不離。2013年,洋縣電視臺有位記者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後,悄悄寫了一篇《大愛無言暖人間》的通訊稿送我審定時,被我婉言謝絕了。我總是這樣想,社會需要正能量,呼喚正能量,弘揚正能量,我們做的這些雖然也在正能量範疇,但她畢竟與那些非親非故的典型人物事件有別。

侄孫女一歲半開始走路後,慢慢地開始說話了,由於很少見過爸爸媽媽,開口說話後直接把我叫爺爺,把老伴叫婆,似乎我們就是她的爺爺奶奶。因爲她從生下來到記事起就從來沒見過他的爺爺奶奶。

2008年,侄孫女4歲,到了上學前班的年齡,我們就在城裏青年路南口給她找了個幼兒園。孩子雖然瘦小顯得有些單薄,但是富有靈性。從上私家學前班,到公辦幼兒園,再到小學,初中,一直很省事,我和她姑婆所做的就是讓她喫飽穿暖好好讀書,沒勞多大神。由於種種原因,她的家庭雖然不屬貧困戶,但是這些年來,學校和鎮村都給予了一定的特殊照顧。我一直在想,即使國家沒出臺關愛下一代的優惠政策,我們也要盡力而爲把她撫養成人。使其成爲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才。

侄孫女現在上高中了,我在感到欣慰的同時,深切地爲她祝福,願她在缺少父愛母愛的生活中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堤岸柳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