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幫助別人做一些事情,或者說別人也會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但是有一些事情自己無法完成的時候,那麼自己會直接拒絕別人嗎?在這個問題上,大人在處理的過程中,也會感覺到有一些棘手。

那麼對於孩子而言,處理這些事情就會更加的棘手,孩子往往不會勇敢的說不。所以要教會孩子拒絕,要讓孩子學會說不就比培養一個乖孩子更加的重要。

擁有拒絕能力的孩子在以後的學習或者是生活上會佔有更大的優勢,家長不要讓孩子失去自我。

我有一個同事他與人相處非常的好,平時也是看似特別開心,但是他其實有很多的煩惱。因爲他人非常好,所以有很多人都願意跟他交朋友,有事情的話有也會麻煩他幫忙解決。

所以他每次自己工作完以後,還要幫別人處理很多的事情,這讓他的工作量變得非常的大,他沒有休息好也沒有額外的工資,所以他覺得自己做些事情讓自己不開心,但是他不會拒絕別人。

一個不懂得拒絕別人的人在以後的工作中,也會遇到很大的麻煩,所以家長就要從小培養孩子,要教會孩子說不。

孩子爲什麼不想說不?

其實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自己想過拒絕別人,但是拒絕別人的話,在自己的嘴邊轉了又轉,就是說不出來。自己很掙扎,但是總是不敢勇敢地說出這個不字。

其實孩子不敢說不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爲自己的性格,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爲我們的傳統文化影響。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裏面謙讓是一種美德,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值得稱讚的事情。

所以孩子這個認爲幫助別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而有時候並沒有考慮到自己是否能夠非常好地完成這件事。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孩子怕自己拒絕別人以後別人就不跟自己玩,自己就少了一個玩伴。

家長怎麼教會孩子拒絕?

1.告訴孩子謙讓要分場合

在很多家長的眼裏,謙讓是每個孩子都必須具備的美好品質。家長其實是要教會孩子謙讓,但是也要教會孩子分場合謙讓。

就好比是如果別的孩子搶了自己孩子的玩具,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教會孩子,要合理地維護自己的物品,而不是一味的謙讓。

因爲如果孩子在這時選擇了謙讓,那麼可能在別的孩子認爲這是一種示弱的象徵,那麼。就會繼續搶走孩子的玩具。

2.家長要給孩子做榜樣

家長在一邊教會孩子拒絕的時候,自己也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把自己當成榜樣。因爲有的家長可能就是一個老好人,他會一直幫助別人,但是自己就會受委屈。

孩子跟家長的接觸是最密切的所以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着孩子的行爲與看法。所以家長要收穫,先學會拒絕,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家長是一個會懂得拒絕別人的人,那麼在孩子拒絕別人的時候,孩子會更有底氣。

3.教會孩子甄別哪些需要幫忙

在生活中人們總是互相幫助的,所以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力所能及地施以援手是應該的。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不是說讓孩子直接不幫助別人,這也是不對的,家長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分辨哪些是需要幫忙的,哪些是不需要幫忙的。

4.讓孩子多多想想自己的感受

儘管分享和謙讓確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小孩子也是得具備這種美德的。但是一旦這種美德被過分消費的時候,那麼可能會取得事與願違的結果。

當孩子一直謙讓,自己的東西一直被別人佔領的時候,那麼這時候孩子也會產生一種失落感,或者是不幸福的感覺。這個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家長在讓孩子分享自己玩具的時候,要充分地考慮孩子的想法,要想想孩子自己的感受,也要教會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自己拒絕別人。

總結

當孩子不懂拒絕的時候,家長就要格外的留意了,家長要教會孩子拒絕別人。因爲一直得謙讓,並不一定就會有一個非常好的結果。都說愛哭的孩子有奶喫,但是其實挑剔的孩子會有一個更好的人生。

因爲他知道什麼是他該做的什麼是他不該做的,他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了,那麼他也會有一個非常好的人生。當孩子不會拒絕的時候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呢,歡迎留言!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