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正月,已奪取安慶、廬州二府的太平軍趨兵南下,劍指皖南。

二十三日午時,太平軍石達開部偏師,駐防建德縣(清代池州府建德縣,今東至縣一部分)的石達英部,由祁門櫸根嶺進入徽州境內,攻破祁門縣城,清祁門知縣唐治、巡司鍾普塘力戰而死。

二月初一夜,石達英旗下張大有部,由西武嶺入,攻破黟縣縣城。初十日,在清縣知縣田荊所率的鄉團猛烈攻擊下,張大有兵敗黟縣北門郊外的麻田街,一路敗退,很快撤回建德去了。

清代皖南徽州、池州、寧國、太平、廣德四府一州

而在此之前,即二月初九,石達英早已率部撤出祁門,回防建德了。

儘管此後,太平軍將自己的軍事戰略目標轉向了皖南的池州、太平、寧國、廣德三府一州之地,但太平軍對徽州的這次試探性進攻,猶如一場十三級颱風,在徽州大地上撕開了一條巨大的裂縫。

太平軍此舉,很快引起了安徽巡撫福濟和兵部右侍郎王茂蔭的注意,只是二人的關注點不同。

福濟的關注點是,巡撫衙門的重心全部放在了收復廬州、安慶的戰事上,對皖南地區已經無暇顧及,而且隔着長江天險,期間還有太平軍的神出鬼沒,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委派一名皖省要員,代表巡撫衙門統轄皖南的防剿事務。

清代安徽行政圖

而王茂蔭的關注點是,因爲安慶、廬州的相繼丟失,安徽本省已經無暇皖南的安危了,那麼徽州對太平軍的軍事防務全靠徽州本土的鄉團力量,但從太平軍試探性進攻的戰鬥力來看,一旦他們傾巢而動,徽州必定會陷入太平軍之手。

如果徽州真的失陷,那帶來的後果將是無法估量的。

徽州位於浙江以西,居浙江上游,太平軍只要在徽州站穩腳跟,即可順新安江(浙江嚴州府境內稱富春江,杭州府境內稱錢塘江)而下直取杭州,而杭州一旦有失,從當時太平軍的戰鬥力來看,也就意味着整個浙江猶如一位嬌弱坦胸的女子,根本無法躲過太平軍的蹂躪,赤條條的處於太平軍的炮火之下,這對於大清朝而言是非常可怕的。

江浙地區畢竟是大清的錢袋子、糧袋子,關係着大清朝的生死命脈。故而,在南京(江)已經落入太平軍之手的情況下(失去了江),絕對不能再失去杭州(浙)。

清代徽州、嚴州、杭州的地理位置

站在這個角度而言,徽州的存亡與否,就顯得極爲重要了。

所以,咸豐四年四月初六(公元1854年5月2日),王茂蔭向咸豐帝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建議,即:將徽州暫時劃歸浙江管轄,借用浙江的力量保衛徽州,以穩定大清在徽州的統治來確保浙江的安危。

本年正月,匪徒攻擾祁、黟,劫財物,擄民人,其勢方熾,一聞浙有援兵而至,遂驚走退去……且徽處浙上游,爲浙之西路門戶,若有疏虞,順流而下,以達於杭,實有建甌之勢……爲今之計, 似宜稍爲變通, 以徽郡暫歸浙江管轄,緩急相援,可以借浙之力保徽,亦可借徽之力保浙,脣齒相依,庶期得力。---《王侍郎奏議.請將徽州暫隸浙江折》

王茂蔭的建議可以說是老成謀國。

作爲徽州人,他既要避免鄉梓不受戰火破壞,也要考慮大清朝的國運延續,所以將徽州劃歸浙江管理,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

王茂蔭雕像

可以說,在皖南的池州、太平二府已經淪爲太平軍的統治之下,寧國、廣德受到太平軍的侵擾日益加重,要想保持大清對徽州的統治,沒有比將徽州劃歸浙江管轄的更好的辦法了

但真的要將徽州劃給浙江管轄,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因爲浙江巡撫黃宗漢並不認同這一方案。

他在給自己的好友何紹京的信中解釋了自己不願接受徽州劃給浙江管轄的原因:一旦徽州真的劃給了浙江管轄,那麼依照當時的情況,浙江必定要把大量的軍事力量部署在徽州各個關隘要道,對太平軍嚴陣以待,這樣一來,徽州將會拖死浙江。

若(徽州)一聲歸(浙江)統轄,則全身浙矣。---《何桂清等書札》

所以,他在收到咸豐帝要求浙江擔負起入徽州駐防,並伺機進剿皖南地區的太平軍的聖旨時,是不以爲然的。

清朝官員

他認爲,太平軍既然已經撤出了徽州,也就說明徽州眼前的這場危局已經解開,故而浙江也安全了。

況且四月時,咸豐帝應安徽巡撫福濟所奏,已經任命安徽學政沈祖懋爲團練大臣,並駐防徽州,全權負責對皖南地區的太平軍的進剿事宜,根本不需要浙江巡撫橫插一腳。

如果自己在皖南地區已經有了主官的情況下,不管不顧地接受徽州劃入浙江的方案,並由此介入進剿皖南地區的太平軍的軍務,這是奪他人飯碗的官場大忌,極其容易授人以柄,這種事情做不得。

當然,黃宗漢不願意接受徽州劃入浙江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清朝官場壁壘森嚴,各地牧守的態度是但求自己的轄境平安無事,從來不會主動去過問鄰封的安危,即使是同省之內的相鄰府縣也是如此,更別說把手伸進鄰省轄下的府縣。

太平天國統治下的徽州,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假如接受這一提議,就要對徽州的存亡全權負責,萬一守不住丟了徽州,按大清“守土有責”的國法,自己絕對不會有好果子喫。

若想守住徽州,勢必要維持鉅額的財政輸出來加強徽州的軍事防務。但徽州畢竟只是暫隸浙江,只要朝廷平了洪楊之亂,那麼徽州還是要放歸安徽的,這就相當於他黃宗漢,堂堂浙江巡撫要用浙江的財政來打造安徽的軍事防線,幫助安徽巡撫守土,這顯然不符合大清的官場文化。

所以,既然能夠預見到最後的結果,那麼自己又何必自討苦喫?還不如拿出小部分的浙江財政來支持徽州的團練建設,幫助他們建立剿滅太平軍的軍事防務,必要時再派出一支小部隊入徽作戰,這樣既能在皇帝面前及官場同僚的面子上過得去,又能達到保障浙江西線安全的目的。

退一萬步說,只要徽州還在安徽巡撫的管轄之下,即使最後徽州守不住了,那也是負責皖南軍事防務的安徽主官的無能,和他黃宗漢沒有任何關係,纔是最穩妥的方案。

徽州六縣位置

故而,黃宗漢在接到咸豐帝的聖旨後,提出了“浙江巡撫間接管轄徽州”的看法。

安徽撫臣雖遠在江北,文報亦非不通,不過繞道行走,稍稽日子而已。其藩臬兩司於通省公事仍可一律經理,似不必改歸浙江管轄。若爲應援防剿,目前緊急起見,臣自兩年來於徽、廣德三府州始則委解軍火、器械交該府自爲防備,繼則撥兵籌餉,源源接濟,殆無虛月。雖不管轄,無異於管轄也。---《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

既然自己拒絕了徽州隸屬浙江的方案,那麼,就要證明自己的方案可行,才具備說服力。

咸豐四年七月初,太平軍由蕪湖南下,向涇縣、旌德發起猛烈進攻,黃宗漢即刻遣杭州知府徐榮率浙勇2000人奔赴徽州,在歙縣北境的箬嶺(徽州通往安慶的重要關隘)佈防,阻斷太平軍入徽的的道路。

徐榮確實厲害,入徽後的第三個月,即咸豐四年八月(當年農曆還有一個潤七月),在都司江長貴的川勇配合下,攻克祁門櫸根嶺(徽州通往池州的重要關隘),並一舉攻下建德、東流兩縣,又在堯渡大敗太平軍,奪回了池州府。

祁門櫸根嶺古道:徽州通池州山道

十一月,徐榮從池州境內撤防,移駐祁門,在縣內遍貼告示,鼓勵祁門民衆自建民團,互爲犄角,以保徽州的西大門。

徐榮入徽後的一系列軍事行動,在一定程度上讓黃宗漢的“浙江間接管轄徽州”的理論找到了依據,也讓他找到了和朝廷頂牛的底氣。

咸豐四年的下半年,有了浙省的錢、兵支持,似乎徽州已經安全了,似乎安徽守住了皖南地區的最後一塊淨土,似乎安徽巡撫福濟可以鬆口氣了,似乎浙江巡撫黃宗漢可以躲在杭州的巡撫衙門裏,翹着二郎腿,手打着節拍,閉着眼睛聽着京劇小曲,喝着上等的雨前龍井,享受着難得的寧靜。

但真的如此嗎?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咸豐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