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調味料,別看在哪裏都能買到時間,實際上到現在依然是由政府來統一管理食鹽,進而保證食鹽的品質。在古代食言也是由朝廷統一進行監管的,甚至成爲了政府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見鹽在古代的地位非常的高。

在古代,食鹽也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當時老百姓想要購買到食鹽,只有到政府指定的商鋪才能購買到。當時的統治者已經意識到了鹽對身體的重要性,不僅關係到老百姓的健康,同時也關係到社會的平穩發展。政府已經意識到的鹽的製作成本較低,通過政府統一銷售食鹽,能夠給政府帶來一大筆財富。

古代老百姓想購買食鹽,只能從官府指定的製鹽商家那裏購鹽。但是政府不知道銷售的差價,很難收到稅收。這一種銷售方式在漢代就被取締了。後來國家開始統一製作食鹽,統一進行銷售。到了清朝的時候,政府會對產鹽地進行招標,出價高者就可以獲得產鹽地,然後將製作的食鹽銷售到本地的區域。實則在這一階段,依然是由政府統一進行管理。

由於古代官員的品質非常差,而且在運輸的過程中還會加入泥沙等雜質,就促使市場上出現了私鹽。私鹽要遠好於鹽,而且價位也非常低。因此很多的老百姓會偷偷的購買私鹽,由於市場需求量變大,歷朝歷代都有很多人會偷偷的製作私鹽。由於製作的成本比較低,這些人也從中獲取了大量的利潤。

私鹽販賣無疑搶了政府的蛋糕,早在唐宋時期就開始打擊販賣私鹽的不法之徒。其中打擊最嚴的就是5代十國,只要政府發現販賣私鹽,販賣私鹽者,無論販賣的數量都會被判處死刑。

歷朝歷代都在打擊販賣私鹽,但是販賣私鹽的事件卻屢禁不止。由於我國產鹽地非常的多,而且製作食鹽的過程比較簡單,再加上官商勾結,這些人都能從中獲得巨大的財富,自然誰也不願意徹底打倒這顆“搖錢樹”。

在現代,食鹽價位並不高,普通老百姓就能購買到優質的鹽。而放在古代,食鹽甚至直接關係着政府的稅收以及朝代的發展。在巨大財富面前,有多少人能夠做到不動心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