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與朋友喝茶時,他跟我講了最近的痛苦。

他說他父親去世25年了,母親也去世1年。

無知幼稚的弟弟卻說要做丁克,想起母親去世前那晚,等着見弟媳最後一面,渾身無力說不出話的她,用盡全力雙手往上託,做出要抱孫子的手勢,她淚如雨下。

每一次,她跟弟弟說起生孩子的話題,她忍不住恨不得一巴掌扇過去。

她怎麼也沒有想到,母親的死都不能化解他弟弟的冷漠。

2、像這類的例子,太多了。時代變化了,原來傳統固有的觀念,已在這個時代摧垮得蕩然無存了。

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一切都進入了商品、商業化時代。

人們在隨着時代潮流在走的時候,腳步都趨向了錢、錢......

生活觀也變了,自己過好就可以了。幹嘛要生個孩子自找麻煩。

再說有一項社會調查顯示,中國的“丁克家庭”已近百萬。

於他們來說,過好自己就行了,自己這一生都管不好自己,我幹嘛還要去管下一代。

何況,很多人都會跟家人信誓旦旦說:過丁克又不只是我們,你看全國不知道有多少。

3、這種只是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的觀的改變,也無可或非。

但也有着更深層次的原因。

那就是有些人見多了周圍人家的孩子家庭,爲了一個孩子,整天圍着他的喫喝拉撒轉。

從出生那一天開始,就得管他後面所有的一切。

時間都在教育與陪孩子成長中,消耗完了。

他們覺得一生太短了,應該把寶貴的時間用來做自己認爲喜歡或者重要的事情來。

還有有些人會認爲孩子,也會影響着他們之間的生活。

有了孩子,說不定夫妻矛盾多了。

我也曾聽不少人抱怨,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不會要孩子,甚至也不結婚了。

一個人過不好嗎?生時一個人,婚姻雖然是兩個人,但走時也還是一個人。

何況兩個時也不一定幸福,一個人有時候或許會更幸福。

4、犧牲自己的青春、事業、健康去加入另一個家庭,討好一羣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受了委屈,沒有地方去說,幾乎所有家務都要自己來承擔。

更何況,有時候但凡有一點做不好,還要招來一堆人的指指點點。

我相信很多人一定會有同感,“你都三十多的人了,你能不能成熟一點。”“當媽的人,怎麼還這麼不懂事。”

很多人就在這樣欲哭無淚,活在煎熬之中。

但至於過丁克好,還是有一個孩子家庭好。

我想這只是兩種體驗不同而已,沒有什麼絕對的對錯。

有孩子,是生命的一種體驗,

丁克是生命的另一種體驗。

無關好壞,自己選擇就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