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个认识朴树的人都会很欣赏他的生活态度。这个比周杰伦大六岁的歌手虽然没有后者那么红,却让喜欢他的人都感到有一种“有预感”。为什么会这样?他的歌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那种“朴树式”的生活态度。

什么叫“朴树式”的生活态度?这个很难解释清楚,只能说懂的人都懂。这里也不做解释,就说几个侧面吧。

一般来说,无论歌手还是其他名人,在现实中如果碰到了,人们一定是很自然地一拥而上,但朴树,却让人不忍打扰。曾有网友分享了他在一家餐厅偶遇朴树的场景:朴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着吃饭,没有一个人陪同,这位网友纠结了很久才终于决定过去跟偶像“搭讪”,朴树没有一点架子,对他的请求都一一满足,那场面一点也不像是追星,倒像两个老朋友见面。

在录制综艺节目的时候,主持人也知道朴树不是那种爱上综艺的人,于是问他为何会来,朴树却直接回答:真的需要钱。当主持人再问他为何选这首歌时,他回答:忘了。还有一次录综艺,现场的主题是狂欢,但朴树唱完歌后便一直安静地坐在边上,后来索性说:太晚了,要回家睡觉了。如果换作别人,人们一定会觉得这些都是节目效果,但朴树眼神里的真,让即便以前从来没听说过他的人也会觉得那就是他。

朴树生于南京,长于北京,他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好孩子”。小学生成绩尚可,当年离北大附属中学录取分数线只差半分,中学就没有认真学习,大学更是中途退学,尽管他的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并对他寄予厚望。其实朴树还是幸运的,因为他找到了另外一条路——音乐。

把爱好变成工作,这大概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朴树大概也迷茫过,因为他真正踏入这个圈子时已经25岁了,而真正大红大紫还要再等三年。1999年,那张收录了《那些花儿》、《白桦林》等经典歌曲的《我去2000》横空出世,朴树真的大红大紫地去了2000年代。2000年代的头几年,朴树跑商演、拍电影、录节目、上春晚,可以说风光无限。

其实最红的那段时光也让他痛苦纠结,后来他主动淡出公众视野达近十年之久。但歌迷却从未忘记他,当他因为缺钱而归来时,也无人责怪他。要知道,多少本就不知名,穷了半生的音乐人参加节目,也免不了被安上一个“捞钱”的“罪名”啊。已经年过四十的他仍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少年,仍然我行我素地生活,全然不理社会对一个成年人的要求和定义,可他的朋友、妻子、同事、歌迷都没有嫌弃他,甚至越发喜欢他。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一个普通人选择这种“朴树式”的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恐怕一切都是截然相反,他一定会遭到各方面的反对甚至嘲笑。其实也不说普通人,就是朴树的亲哥哥濮石也过不了这种生活,濮石比朴树更早叛逆地玩音乐,还是他带朴树入门的,可他却今生都未成名,后来据说做生意去了。

都说有钱的生活是奢侈的,其实这种“朴树式”的生活才是真奢侈,不仅需要钱,还需要名气、运气和勇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