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離開CBA賽場兩年多的丁彥雨航,9月12日與山東西王籃球俱樂部簽訂了《國內球員聘用合同(2020版)》,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就可以代表山東出戰新賽季了。最新的消息顯示,丁彥雨航已將自己真實的身體狀況告知俱樂部:

還處於康復過程中,一個半月之內無法參加球隊的訓練。

按照丁彥雨航給出的時間表,他最早的歸隊時間是今年10月底,而2020-2021賽季於10月17日開戰。這意味着,等到丁彥雨航能參加全隊訓練時,球隊已奔赴前線。

況且,能參加訓練與能夠上場打比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對於久疏戰陣的運動員來說,從開始進行恢復性訓練到能達到比賽的要求,怎麼也得需要一個調整期,這個時間少則一兩個月,多則三四個月。

新賽季開打前,CBA聯盟會組織體能測試組,前往各個俱樂部對國內球員進行體能測試,只有體測達標纔可“上崗”。按照規定,參加2020年國家隊集訓的運動員、30歲及以上的運動員都可免測,同時考慮到特殊情況,每支俱樂部額外給1個免測名額。

丁彥雨航不是現役國家集訓隊運動員,也不到30歲,要想拿到“上崗證”就要參加體能測試。就他的實際情況來說,體能測試過關的可能性較小。山東西王籃球俱樂部會把唯一的免測名額給他嗎?

現在來看,

丁彥雨航缺席2020-2021賽季是大概率事件

問題來了,在跟丁彥雨航簽約之前,山東西王籃球俱樂部不可能不知道他的身體情況,既然如此,爲何要給一個不能打球的運動員提供頂薪合同呢?單純從商業角度而言,完全可以讓丁彥雨航轉會至他隊,從中賺取高額的轉會費,爲什麼不這麼做呢?

在這個問題上,俱樂部沒有給出官方答案。顯然,用頂薪簽下丁彥雨航,並不是一筆簡單的生意,其背後涵蓋了太多因素,比如社會影響、企業品牌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