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前

整治後

小區附近環境嚴重污染,大樓裏電瓶車室內充電起火,餐廳製售醉蝦醉蟹……這些違法違規現象,檢察機關都能管。 今年7月,《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正式施行,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領域“擴圍”,在現有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領域的基礎上,新增城市公共安全、金融秩序、知識產權、個人信息安全、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等五大領域。正在編制中的“十四五”規劃在積極問策,集思廣益。在此背景下,上海公益訴訟檢察官們將肩負起回應社會和民衆更多殷殷期望的重任。 貼近民生纔有旺盛生命力

今年3月,寶山區檢察院發現轄區內一小區鄰近河道,散亂堆積的建築垃圾中,破臉盆、舊木箱、塑料袋等各種生活廢棄物混雜其中。而且河道圍欄失修,垃圾緊貼河道,這樣嚴重污染環境的狀況竟存在了近20年。 檢察官走訪後發現,該小區是上世紀60年代,爲響應政府“連家船改造,建設漁民新村,讓漁民陸上定居”的號召,鎮捕撈大隊租賃村土地自己建造,行政建制“大隊”一直沿用至今,不屬於村委會、居委會,河道邊的垃圾是周邊住戶裝修房屋時陸續堆積而成。 檢察院向當地鎮政府提出檢察建議:要求履行對該小區內垃圾堆放的監督管理職責,同時積極引導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產生單位和個人履行好相應義務。 3個月後,當承辦檢察官胥白來到該小區“回頭看”時,一位阿姨拉着她說道:“以前不知道你們檢察官還能管這個,給你們點贊!” 寶山區檢察院檢察官胥白——

羣衆的呼聲就是辦案指令,檢察公益訴訟只有貼近民生、融入大局纔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只有聚焦社會治理的實際問題才能不斷向縱深發展。在“十四五”期間,要完善公益訴訟觀察員、專家諮詢員、特邀檢察官助理制度,持續培樹可複製可推廣的寶檢品牌。 期望在數據對接中創新公益履職

今年4月,普陀區一棟商業辦公住宅大廈凌晨突發火災,起因是電瓶車室內充電。發生火災的是一套商業用房,二房東搞起了12人的羣租。此外, 大廈還有多套類似的非居住用房改爲居住用房並羣租。樓層消防滅火器箱空置,樓道堆物嚴重。 針對房屋羣租、違規充電、樓道堆物三大問題,普陀區檢察院辦案組提出檢察建議,相關行政機關接到檢察建議後,不僅排查涉事樓宇的消防安全隱患,同時對轄區內9棟商業辦公住宅樓均進行了全面排查。 普陀區檢察院檢察官闕立羣——

大量行政行爲的信息數據“雪藏”在各行政部門,散落在相關處室及其人員手中,形成“信息孤島”。在“十四五”期間,我們期望打通各行政管理部門數據接口,建立全區數據共享平臺,規範數據錄入格式,明確數據共享權限,有效解決行政管理部門數據不全面,紙質化保存、無統一標準等問題。 打造精細化管理模式

靜安區一家香辣蟹餐廳、大閘蟹餐廳和燒烤餐廳等持續違法制售自行加工的醉蝦醉蟹類等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對預防疾病及公共食品安全帶來重大隱患。 靜安區檢察院向行政監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查處上述違法行爲、開展專項檢查並形成長效工作機制。行政監管機關接受建議並作出回覆,說明已對涉案餐廳責令整改並全部立案調查,並開展食品安全雙隨機檢查、禁止加工經營食品的專項排查。 針對醉蝦醉蟹類食品時令性強、加工較隱蔽的特點,行政監管機關從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入手排摸信息,並聯合靜安檢察院共同對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開展行政約談,平臺對涉案餐廳的相關產品均及時下架處理。 靜安區檢察院檢察官張羽——

在“十四五”期間,我們需要進一步豐富公益保護形式,牢固樹立“訴前實現保護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狀態”和“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加強與行政機關的溝通,助力法治政府建設。強化檢察建議的執行力、整改力和監督力。 始終把公共利益的保護作爲唯一目標,對符合起訴標準的典型案件,擴大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適用。同時,在公共衛生、城市運行安全、金融知產保護等領域,通過以往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助推實現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打造靜安特色的精細化管理模式。 公益訴訟引來歷史性機遇

此次《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將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領域進行“擴圍”,引人關注。 可以預見的是,上海檢察公益訴訟將引來歷史性的機遇。 浦東新區檢察院檢察官施淨嵐——

原先,上海檢察公益訴訟長期面臨的一大難題是:相關法律規定散見於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環境保護法、英烈保護法等法律中,公益訴訟長期侷限於“4+1”領域,即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雄烈士保護。一旦公益訴訟的案件範圍超出這五大類,起訴者在實踐中就會面臨難以界定的難題。 如今,《決定》授權檢察機關在優秀歷史保護建築、城市公共安全、傳染病防治、金融證券、知識產權、個人信息保護、平等就業、消費者權益保障等領域開展探索,爲健全完善立法提供實踐依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