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去,北京重现堵车模式。傍晚时分,与其看着眼前车流停滞不动,莫不如沿着街心皇城根遗址公园徒步。过了东华门,发现一个胡同口没有防疫人员值守,就信步走了进去,结果里边豁然开阔,有斑驳参差古城墙矗立。

实在辨认不出这是哪里。用手机地图一看,叫普度寺东巷。按照头脑中的地理方位,还以为眼前是劳动文化宫或皇史城的围墙呢。有我喜欢的那种青石板台阶,磨损得很显年代感。周围遍布绿植,大门是铁栅围挡。问一个保洁大爷,说西边坡道有门可入。不仅仅是个寺庙,还是多尔衮故居。

按其指点,绕过去,果然发现八字形坡道。拾级而上,入门处居然还有防疫扫码的棚子,据说也有六七个工作人员。然后我就惊着了,自认为对这一带如此熟悉,居然第一次无意中发现这么大的一个古建院子。

院落坐北朝南,位于高台之上,除了正门,还有东南和西南两个八字形的坡道大门。凸字形的大殿,和类似山门样的前殿,中间隔着巨大的广场,两侧被修成市民公园的模样。我惊奇,这么好的地方居然没被人收售门票,而是完全开放给周围市民做休闲之所。

一位居民说,她小时候这里是南池子小学。疫情之前,前殿是开放的,里边有些展板介绍的。看不到普渡寺展板,那自己网络查询下吧。普渡寺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与紫禁城同龄。朱棣特意在这里为朱瞻基建了皇太孙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原名为皇城东苑,又名“小南城”,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朱瞻基当上皇帝以后,对东苑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占地近10000平方米,改称“南内”。

沿着围墙绕场一周,可以看到远处王府井百货大楼。完全猜测得到,我脚下的这些绿地,当年都是配殿,只是不知道什么年代拆除的。由于地处高台,脚下是密密的古老胡同。这一带胡同很少大杂院了,都是被改造后的豪宅,以及政府部门的家属院。是个普通百姓很难住进来的区域。

2002年开始,政府陆续迁出小学和住在寺界以内的168户居民,全面修复了台基、正殿、山门和方丈院北房,其余房屋基址在取得考古资料后,也一一回填加以保护,绿化后成为居民活动场所。因为地势高,院落下边被挖空建了地下停车场。我想停车场收益就可以弥补门票损失吧。

1644年清军入关,统领数十万清军铁骑的是年仅32岁的多尔衮。定都北京后,开国元勋多尔衮成为年幼的顺治帝的摄政王,一人独揽军政大权。被赐的宅邸,就是由明代南内改建而成的睿亲王府,也就是今天普渡寺的所在地。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正白旗旗主。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朝堂之内日渐跋扈。

当年,因特殊的政治地位,多尔衮府邸“金碧辉煌,雕镂奇异”,规制之高远非其他王府可比。府门前终日车水马龙,实际上已成为当时国家的实际政治权力中心。

1650年(顺治七年)冬,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他的政敌纷纷揭发他大逆之罪,其部下也纷纷倒戈。仅仅两个月后,被列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

康熙三十三年(1694),旧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玛哈噶喇是藏传佛教的护法战神和财神,也被说成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唐代传入我国,清室因其能“增其违德,举事皆顺”而一直供奉。清代的北京有多处玛哈噶喇庙,如今也仅剩普渡寺一处了。

终于走到正殿(慈济殿)了,可是被铁栅栏围着。

正殿建于石须弥座上。仰视,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但殿身并未占满全座,座之比例及雕刻均有明代特征,可见此座仍是明重华宫寝殿原有台基,清代重建大殿缩小了规模而已。

殿身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主殿单檐歇山顶,殿顶飞檐共3层,削割黄瓦绿琉璃剪边,调大脊,安吻兽。殿前有凸出的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抱厦卷棚歇山顶,绿琉璃瓦黄剪边。全殿外加周围廊,廊内砌砖墙,正面、山面(房屋的侧面)开大支窗,下肩饰六方绿琉璃砖。为建筑式中少见。

遗憾的是,看不到里边。如何保护性使用这个建筑,大概颇令政府踌躇。大概2007年左右,一度这个大殿被僻为“北京税务博物馆”,后迁出。后来又被租给一间民间美术馆。但现在没有招牌,估计闲置状态。

1755年(乾隆20年)重新修葺扩建,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修建,距今已有265年。

1776年(乾隆41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 1778年,乾隆帝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如此铁案又再度被翻。至此,清王朝对多尔衮的评价终算一锤定音,盖棺定论。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将庙宇改为小学,原称国民三小,后称普渡寺小学,后又改称南池子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周围被密集的居民区围住。又有故宫等一系列皇家园林的光环,以至于不放大地图都发现不了这个所在。

北京东皇城根南街,我1999年就在这条街上上班,无数次走过南河沿、南池子,却不想这里还藏着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古建筑遗存。普渡寺建在高台之上,而且窗棂低矮。古建专家介绍,这样典型的满族风格文物建筑在北京就这一处。建筑制式独特,非常值得一看!

作者“北京城市地理游记”系列文章(部分:

吉安所既不吉也不安,伟大领袖北漂时也在旁边住过

央企占据文物建筑如废弃仓库,是中国大学国际化的先驱

张自忠路3号,20世纪中国十座最不该被遗忘的建筑之一

神秘的地安门军队大楼,中苏合璧,设计师为此遭批判

北京最早有电梯的“豪宅”成“鬼楼”,钉子户吃低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