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印度在邊境不斷挑釁,似乎昭示着這場邊境衝突在印度的“有意維持”下短時間內不會結束。不過印度顯然也意識到了時間變得越來越緊迫,一旦進入十月印度若還不能爲邊境印軍準備足夠的過冬物資,恐怕這場仗不用打,等來年春天印軍恐怕就所剩無幾。問題已迫在眉睫!再這麼耗下去,不用開火印軍就將全軍覆沒。

據環球網報道稱,如今駐紮在邊境的印度開始加快囤積禦寒裝備,事實上準備工作從上個月之前就已經開始準備。由此可以看出,印軍恐怕一直沒有真的打算撤軍。倘若這個月不撤軍,到了十月一旦大雪封山,印度再想撤軍恐怕也來不及了。明明兩國外長多次談判,情況也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爲何印軍方面卻一再毀約,他們到底想幹什麼?這背後主要基於幾個原因,決定着印度可能真的要與我國“耗下去”。

第一個原因,那就是印度國內的疫情徹底失控了。倘若印度國內疫情好轉,莫迪政府自然會減少很多壓力,那樣一來對於藉助中印衝突轉移民衆注意力焦點的需求也就顯得不那麼迫切了。可如今的情況已經超出了莫迪當局的預估,甚至印度疫情照此發展下去很快就能一路趕超巴西、美國。

所以,這時候印度當局就要不斷製造衝突,從而淡化對疫情失控的“擔憂”。如果現在和解了,恐怕再也找不到更“重量”的消息吸引民衆注意力。所以,印度想和解,但又不敢和解,不想讓“疫情之火”引火燒身。

第二個原因,近來印度與美國主導的“五眼聯盟”關係密切,同時還加強了印日之間的交流、合作,這背後隱隱能看到美國從中穿針引線。同時,印度也與美國有了不小的爭執,主要集中在印度從俄羅斯購買S400等一大批武器裝備,這件事美印尚且還在打口水戰,沒有最終下定論。

倘若現在印度撤了,恐怕會刺激到美國,令美國將“新仇舊賬”一起找印度算個清楚。簡單的說,印度不斷找事,其實也是做給美國看。而印度不願意和平解決邊境爭端,恐怕也是顧忌美國的“感受”和“態度”。

第三個原因,印度急於證明自己。事實上,印度算得上是南亞的軍事強國,我們可以找各種理由證明印度的軍工產業有多不堪、印度的戰爭潛力有多少弱點,但印度確確實實是南亞的軍事強國。之所以我們覺得印度弱,是因爲我們趕超的目標是美國,可世界只有一個美國。

而印度的真正軍事實力,始終徘徊在全球四到六名之間。這主要是因爲印度自獨立以來,不斷對外發動戰爭。其中錫金直接被滅國,尼泊爾不僅被吞併了大量土地,其經濟、軍事、民生、貿易更是被印度常年把持,不丹更是直接被印度派軍駐紮。

可以說,印度的版圖就是在不斷吞併中形成的。唯獨1962年的那一戰,讓印度沉寂了很多年。如今印度一直想洗刷1962年那一場敗仗的恥辱,但是又懼怕於我國現在的軍事實力,同時還擔心美國等西方國家背後“使壞”,所以現在是想打不敢打,不打又不甘心。正是有着這些原因在,印度才遲遲不肯退兵。

不過至於印軍過冬用的物資,看似令印度壓力過大,印度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爲此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其實反過來看,這無疑會極大地消耗印度的國力,也間接幫助了我們的兄弟之國巴鐵。總之一句話,我國愛好和平,也努力促成和平解決爭端,但印度到底要和要打,“悉聽尊便”。真想打,奉陪。想和談,歡迎。但是第一槍,絕不會在我們手中打響,而且我們更不怕繼續“耗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