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滿的熱情,充沛的精力,耐心的態度,禮貌的用語,這,就是貴州中醫藥大學志願者的精神風貌。他們用認真積極的工作態度,真摯溫暖的笑容堅守在每一個平凡的崗位,爲貴州同步小康,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脫貧成果做出積極貢獻,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貴州中醫藥大學的優秀風采。

2017年,貴州中醫藥大學一羣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志願者遠赴貴州省貧困鄉鎮,開始了一場持續至今的多元化多層次的扶貧接力。他們用自己的思考和實踐給出瞭解決問題的答案,“醫路同行·微生活”項目由此孕育而生。

據悉,“醫路同行·微生活”項目是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也是2019年貴州省志願服務大賽金獎獲得項目。該項目由貴州中醫藥大學團委組織,青年志願者聯合會實施,志願者利用寒暑假“返鄉實踐”,按就近就便原則,爲貧困地區留守老人提供服務。服務內容分爲“微”課堂、“微”操作、“微”教育、”微”防護、“微”宣講、“微”陪伴六大板塊,涵蓋疫情防護“微課堂”,提供脫盲再教育、基礎護理和應急救援知識宣講、政策法規宣講、心理諮詢等服務內容。項目從2017年1月開始組織實施至今,志願者深入全省16個深度貧困縣、20個極貧鄉鎮開展服務。截至2020年8月,參與本項目的志願者人數達258人,累計服務1500餘人,提供志願服務逾1775小時。

服務家鄉,貢獻青春力量

貴州中醫藥大學2018級醫學信息工程專業學生敖小蘭,2020年7月報名參加“醫路同行·微生活”志願服務項目。她利用假期時間在家鄉遵義市芝麻鎮爲留守老人開設了生活“微”課堂、疫情防護“微”課堂、基礎護理知識等宣講。在她的幫助下,留守老人們會識別一些簡單的字,也學會了正確佩戴口罩和七步洗手法等防疫知識。她以實際行動給大家帶去了福音,在實踐中受教育,做貢獻,儘自己微薄之力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快樂,這不就是當志願者最大的幸福嗎?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時,志願者也可以從中得到思想上的昇華,學會與人溝通,學會關愛他人,也更深刻地領會到生命的意義。” 敖小蘭說道。

青年志願,矢志不渝

“熱情、責任、堅持”永遠是當代青年應該具有、必須擁有和永遠追求的美好品質。作爲貴州中醫藥大學的一份子,楊帥同學以“責任”二字勉勵自己,投入到“醫路同行·微生活”志願服務中。在以疫情防護、食品安全、疫後心理疏導等爲志願服務工作內容的活動中,他融入了留守老人們的生活,以另一種身份貼近留守老人,讀懂留守老人心理,以不一樣的視野去關心留守老人,爲留守老人的細微進步而倍感自豪。

“志願者活動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我不求任何回報,憑的是一份熱情和責任。我體會過那種堅持不下去的感覺,我也知道如果沒有一顆強大的決心,很快就會被擊敗,但是我沒有被時間所打敗,沒有被困難所打敗,即使遇到了很多很多的難題,也還是能夠解決它,並且堅持下來。”楊帥同學表示,通過這次實踐,他學會了與長輩的相處之道,志願服務的魅力不止在於爲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更在於自身的成長。

躬行實踐,情繫基層

“此次活動不僅把所學的知識用於實踐,而且從中也發現了自己專業知識上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將更加刻苦地鑽研專業知識。” 貴州中醫藥大學2017級製藥工程的楊川說道。

楊川在志願服務期間,隨當地健康志願服務隊伍對將近80多位患有大病或慢病的患者進行常規檢測。爲高血壓患者檢測血壓,爲患糖尿病患者檢測血糖,爲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其他疾病的患者進行基本的血壓和血糖檢測,以各項檢測數據值爲基礎,對患者普及了飲食安全、藥品的作用和注意事項等。他通過實踐所學,從中發現專業知識上的不足,更清晰了今後學習的方向。

志願服務工作或多或少會遇到不被理解的時候,這時,貴州中醫藥大學的志願者們就互相鼓勵,“在希望與失望的決鬥中,如果你用勇氣與堅決的雙手緊握着,勝利必屬於希望。只有對前途樂觀的人,才能不怕黑暗,纔有力量去創造光明。樂觀不是目的,而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種態度。”

在貴州中醫藥大學,像敖小蘭、楊帥、楊川這樣閃光的志願者不可勝數,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對於當志願者,大家都有着共識,那就是走出校園,投身於醫藥行業,以過硬的專業素養幫助患者,點亮生命之光。將人生理想融入共圓偉大中國夢的實踐中,讓自己深深紮根於祖國、紮根於家鄉,在志願行動中錘鍊過硬本領,以捨我其誰的使命感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磨礪青春色彩。

————————

作者:張文倩

編輯:安士賢

編審:蔣煜寰

相關文章